1.理財 2.投資

2007年(民96)初版

作者簡介

曾志堯

學歷:上海復旦大學EMBA、輔仁大學經濟系畢業。

工作經歷:普羅財經(普羅管理顧問公司)副總經理、財富管理季刊總編輯、建華銀行理財中心 業務經理、美商保德信人壽高級壽險顧問、南陽實業行銷企劃、輔仁大學經濟系系友會總幹事(2003/12/7)、輔仁大學經濟系系友會會長(2005/12/11)、台北商人談話會(TBS)執行長。

著作:《35歲前要有錢》(我識出版)、《做個頂尖的理財專員》(我識出版社)、《進入社會的五十堂必修課》(易富文化)、《窮Agent富Agent》(廣場文化)

第一部 觀念篇

第1課、下流社會、M型社會……你是社會中的新貧族嗎?
  如果,你現在還不設法開始積極儲蓄,學會投資理財的一些方法,並試著壓縮消費減低負債,學會掌管錢財的大事、小事,恐怕不久後的將來,你會淪落為社會底層的新貧階級。

第2課、在21世紀,複利的威力勝過原子彈
  賺錢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才能讓錢滾錢?靠勞力賺的錢雖然實在但是也比較辛苦,如果可以讓錢自動生錢不是很好嗎?如果你真的不會投資理財,那就學會投資自己吧!

第3課、徹底摸清自己的有錢指數才能見招拆招
  大多數投資人的決策過程是由心理因素來決定行為判斷,因此,明瞭自己的投資個性之後,才能擬訂投資戰略,在理財的領域中好好發揮,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論積極型還是保守型的投資人,都有一套讓資產穩定成長的必勝策略。

第4課、破除盲點,踢開理財道路上的大石頭
  「追高殺低」是投資人最常犯下的錯誤之一 ,主要導因於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這也是「行為財務學」的研究範圍,大多數的人由於對投資市場的判斷能力不足,不是過度樂觀、固執就是太依賴過去的經驗來投資,以致產生「經驗法則的謬誤」,進而形成諸多投資上的盲點。

第5課、一次的投資成功沒什麼了不起——投資維持平常心,一點也不簡單
  第一次投資就成功,你以為你真的很厲害嗎?第一次投資就失敗,會讓你從此裹足不前嗎?不管投資成功或失敗,我們都可以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實際上,很多投資專家的養成都是經歷了超過兩次以上空頭與多頭市場的洗禮與磨練,「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幾乎是每一個投資達人必經的修鍊。只要我們勝不驕、敗不餒,就一定能從投資經驗理汲取寶貴的知識!

第6課、不要讓你的理財目標繼續「瞎」下去
  理財這件事,絕對不是錢賺愈多愈好,除了賺錢,還要學會省錢、用錢,因為慾望無限但是資源有限,因此人生不同階段,想要達成的境界不同,絕對會影響理財目標的設定?捨與得之間怎樣拿捏?怎樣的目標才能過平衡美滿的生活?怎樣的目標才不會好高騖遠?怎樣才不會讓自己成為追逐金錢的奴隸?

第7課、有錢、沒錢,善用資產配置好賺錢
  投資理財最困難的是什麼?大多數人認為選擇哪一個投資標的是最困難的,因為光是熱門的股票就有上百檔以上,到底該選擇哪些股票才能獲利,是投資人最傷腦筋的一件事。其次則是選定了股票之後,到底現在可不可以進場?進場時機的掌握,則是投資人另一個最擔心與猶豫的難題。

第8課、研讀投資法,打通理財的任督二脈
  有點投資經驗的朋友都知道,購買基金的時候,投信投顧都會在基金公開說明書的底部加註一排警語:「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惟不保證基金絕無風險,過往績效及任何預測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收益,本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沒錯,月亮有陰晴圓缺,市場有景氣循環,過去操作成功的方式,不代表未來使用也一定成功,還好市場的遊戲規則並非完全深不可測,仍有一些萬變不離其宗的經驗法則,不管市場怎麼變化,都是可以反覆驗證的。

第9課、投資大師當教官,傳授畢生絕學
  在市場中能夠長期生存、獲利的投資大師必有其過人之處,向這些典範學習,會讓你成長更快!你一定要認識哪些大師?從他們身上你可以學到什麼?又該怎樣把大師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操作方式呢?

第10課、誰是接班人?邀你登上富豪排行榜
  誰不想當個有錢人?富豪排行榜上面的排名總是讓人羨慕又忌妒,不過他們的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細細研究富豪之所以是富豪,會讓你發現什麼秘密?富豪有哪些賺錢技巧值得你學習?

第二部 規劃篇

第11課、支出規劃扮演打擊手,挑戰人生變化球
  從長大成人到購屋置產、孩子教育到退休養老,每個人都要經過很多不同的人生階段,但是這麼多的計劃與龐大的資金,不可能一下就準備齊全,到底我該怎樣透過縝密的計畫逐步實現願望,遇到緊急應變的時候,又有哪些權宜之計?

第12課、為你的資產架構照照X光
  瞭解個人的資產架構的重要性,就像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要瞭解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一樣重要。差別是我們在檢視個人資產架構的組成不須像企業編寫資產負債表那麼繁複。簡單的說,我們的資產淨值等於資產減去負債。如果負債已經超過資產,就表示我們一定要趕緊檢視一下如何縮減負債,以免造成「資不抵債」的破產危機。

第13課、債務、欠錢不要來,污辱我的美
  不管你現在是不是卡奴,在信用卡、現金卡、車貸、房貸、個人信用貸款等等消費性貸款業務不斷推陳出新的時候,那些打著低利率的申辦文宣廣告是不是很吸引你呢?

第14課、保險讓你的一生努力不至於歸零
  每個人一生當中可能都要面對生、老、病、死、殘、醫的威脅,如果能夠在事前做好保險的規劃,就可以免於這些突發事件帶給個人或家庭的財務危機。

第15課、現代「夾心族」,也能快樂過一生
  年紀增長,30世代的朋友總有一天會結婚生子,組成家庭之後,不論夫妻二人是否都要出去工作,組成雙薪家庭,投資理財的規劃都不再是一個人的事情了,屆時「上有高堂、下有妻兒」的「夾心族」(國外稱「三明治族群」),到底該抱持怎樣的態度進行理財規劃,追求家庭的幸福呢?

第16課、你是聰明先生還是笨蛋先生?檢視你的消費習慣
  「跳樓大拍賣」、「全館大出清」「買一送一」,一波又一波的降價折扣,總是搔得你心頭癢癢,不花錢不過癮嗎?或者一遇到老闆慫恿你:「真的很便宜,不買太可惜」,你就忍不住掏錢出來嗎?小心!在你認為佔了便宜的同時,其實在理財的路上,你的虧才吃大了呢!

第17課、分期付款吸乾衝動型購物者的荷包
  「分期付款」無疑是設計精良的消費方式,將大筆開銷拆成若干等分,降低消費者沉重的負擔、提升促進購買的欲望,照理來說,分期付款比較適合控制能力好的理智型消費者,假使你屬於衝動購物型,還是有多少花多少,千萬別胡亂消費吧。

第18課、要買不動產,折舊問題你不得不先考慮
  買房、買車是負債不是資產,你還停留在過去認為購買房子、車子是身份炫燿的傳統觀念中嗎?快點醒醒吧!

第三部 選擇篇

第19課、樂活銀髮族規劃退休不嫌早
  提前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已經是社會上普遍認同的觀念,試想年紀大了還要看人眼色,伸手要錢,最後一點尊嚴豈不都蕩然無存了嗎!別指望「兒子」照顧你太多,他們可能都自顧不暇了,還是多認養幾個「錢子」、「金子」,趁著年輕的時候未雨綢繆,多存點老本吧!

第20課、別讓沒錢成為你的理財藉口
  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嗎?錯,哪怕你沒有多餘的資金,也要從小地方開始學會累積,透過遵守收入減存款等於支出的嚴格紀律,嘗試改變消費模式,先從小額存款慢慢累積,接著將定期定額投資與保險都納入預先的「存款」項目,再來消費支出,如果這兩個基本理財方法都能完成,只要持續幾個月,你就會發現理財變簡單了。

第21課、第一桶金為致富之本
  除非老天爺特別眷顧,賜予一大筆意外之財,不然任何人都要腳踏實地慢慢累積財富,在賺到第一桶金之後,透過儲蓄與謹慎利用各種投資理財的管道,使得錢滾錢、利滾利,才有機會生出更多錢子錢孫。

第22課、一步一腳印,把理財的過程記錄下來
  「理財」,按照字面解釋即為「打理財富」,要整理好財富,具備歷史學家鑑往知來的研究精神,以及偵探-柯南從線索中找尋答案的技巧是必須的,換句話說,做好紀錄收支情形與撰寫每日投資日記,有助於釐清我們身處在理財世界中的方向、座標。

第23課、投資前,請先擬定作戰策略
  歷史經驗充分證明,未經深思熟慮盲目衝動的大軍開拔,到最後幾乎都是以全軍覆沒收場。因此,建立穩固的防禦部位,伺機掌握攻擊機會,才能在投資市場裡亂中求勝。

第24課、與最適合你的投資工具談戀愛
  「沒有錢的人才需要增加自己財富」!而增加財富的工具有許多,包括定存、股票、基金、期貨、選擇權等等,很多投資人都陷在到底該選擇哪一種投資工具最好的迷思當中,該如何選擇最適當的工具呢?我認為「工具無所謂哪個好哪個不好,重點是哪一個最適合你!」。

第25課、你的投資讓你晚上睡得著覺嗎?
  投資的最終目的,在於追求投資報酬率的最大化,可惜的是投資報酬率難以無限上綱,任意擴充到超乎想像的地步,就跟生物的體型一樣,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的漲跌幅,有其天生的限制;不要期望不合理的投資報酬率,例如大賺好幾成或者好幾倍,事實上,大多數的投資工具的報酬率,能夠達到十%,就已經算是很好了。

第26課、外國錢也能淹腳目(台語)!
  隨著台灣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腳步愈來愈開放,國人投資理財的眼界與選擇,逐漸擺脫地域的限制,愈來愈多的國人,選擇手頭資金移轉到海外市場,購買各式各樣的外國有價證券以尋求獲利空間。這兩年最讓人感到眼睛發亮,無法抵抗吸引力的區域,就非新興市場莫屬了。新興市場主要分布在兩大市場,一個是「金磚四國」(BRICs,中印俄巴),另一個則是新鑽十一國(N-11)。

第27課、「投資成本」成為「投資報酬率」的吸血蟲!
  投資報酬率高於預期,是每個投資人最樂意見到的事情,這代表眼光精準,等待終於有了回報,但是亮眼的數字表示你真的賺錢了嗎?你可能會遇到一種狀況,將投資標的贖回之後,可能驚訝地發現獲利減少,少則縮水,多則轉盈為虧,入帳的金額不如預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第28課、小心!國稅局就在你身邊!
  西方有句名言:「人一生當中永遠無法避免的兩件事:死亡與繳稅」,為了國家的整體建設,繳稅有其必要性,但是放棄合法的節稅方法則會讓你辛辛苦苦累積的資產遭到抵銷的效果,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但是節稅也是國民應享的權利,透過謹慎的財務規劃,讓我們的血汗錢發揮最大的效果吧。

第29課、再見定存!擁抱更棒的理財標的
  根據統計,國人習慣以定存做為主要的理財工具,但是定存利率實在低的不像話,今年(2006)年好不容易才勉強突破2%,若扣除將近3%通貨膨脹的侵蝕,你把資產放在定存當中,無疑等於讓辛苦錢慢慢化成灰燼,想要投資理財,快點找些積極的做法吧!

第四部 操作篇

第30課、善用媒體,為我的理財觀念加分
  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大量閱讀並不容易,看得太多、聽得太多、知道得太多,如果沒有重點、沒有經過深思與反芻,如果沒有專業與系統化的建議,反而多花時間走冤枉路。因此,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的資訊來閱讀,才是明智之舉。

第31課、請問你的「VQ」準備好了嗎?
  「勢之所趨,利之所趨」,認清大勢,便有機會掌握先趨、趁勝追擊,在投資理財的道路上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吉普賽人的水晶球,不可
  能事先窺探天機,所幸老天爺還是疼愛付出努力的人,在市場中灑下若干線索,培養你的「VQ」(投資眼光),只要我們細心研究思考,還是有機會掌握住市場趨勢,提早佈局,戰勝大盤。

第32課、分析技巧是抓住股市漲跌的深喉嚨
  諸多分析方法中,最常為投資人使用的就是基本面分析與技術面分析,這兩項技巧包含項目眾多,投資人不需要妄想學會每一招,重點在於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就夠了。

第33課、學習相人之術,找到你的好理專
  「理財專員」到底應該是協助客戶管理資產的好幫手?還是一個只會推銷商品的業務員?從過去不少的負面新聞看來,想必不少人對於理財專員抱持著複雜的情緒!不可否認的,各銀行招募理專的動作積極,縱使具備基本的證照,通過考試,但並不等於擁有理財能力與績效保證。實務上,理專的程度還是難免良莠不齊,在您把錢交給理專之前,你可得張大眼睛了!

IMG_20221211_150107

 

●華倫巴菲特

→1965年~2003年

→每年的複利報酬率高達22.37%

 

●彼得林區

→1977年~1990年

→每年的複利報酬率高達29.3%

 

●年輕時覺得自己透過大量閱讀與學習

→必定可以增長投資功力好好賺一票,提早退休

→後來發現財務報表不可輕信

→技術分析有很大的侷限性

→總體經濟分析愈來愈像氣象報告

 

●投資致富千萬不能忘記最重要的推進引擎

1.儲蓄能力

2.個人競爭力

※小富由儉,大富靠理財

 

●第一個警訊:總體經濟衰退

→民國60年到70年代,經濟成長率一度上升至7%以上

→1991年至2000年,台灣平均民間消費成長率還有8.55%

→到了2001年~2006年,平均消費成長率只剩下2.05%

※如果民間消費與投資都嚴重停滯,總體經濟怎麼可能會成長呢?

 

●第二個警訊:產業外移

→企業主為了降低成本與開拓市場

→紛紛將工廠遷移至中國

→造成台灣失業率節節高升

 

●第三個警訊:薪資成長追不上物價飆漲

→2005年台灣受雇員工平均薪資微幅成長1.38%

→但物價成長率高達2.3%

※2006年扣除物價指數後,實質平均薪資衰退0.16%

 

●第四個警訊:中年失業潮即將到來

→中高齡:45歲到65歲

 

●第五個警訊:人口老化增加政府財政負擔

→台灣65歲以上人口達218萬

→佔總人口數9.26%

→高於全球平均值的7%

→一般來說,國人65歲退休,平均餘命還有20年以上的退休生涯

※台灣勞保年金加上勞退給付,只能提供近三成的所得替代率,嚴格來說不足以支付退休生活所需

 

●儲蓄雖然是累積資本的第一步驟

→不過只會存錢的守財奴,很快就會被打入中下階級

→因為通貨膨脹侵蝕獲利的速度比利率上漲的速度快

※「錢」進銀行,只會愈來愈少

 

●現年30歲的你預計在30年後退休

→目標:備妥2000萬元的退休金

→現在每個月用3000元投資

※年化報酬率15%以上的投資工具,30年後就能達到

 

現年30歲的你預計在30年後退休

→目標:備妥3000萬元的退休金

→現在每個月用5000元投資

※年化報酬率15%以上的投資工具,30年後就能達到

 

●人賺錢,最傳統的賺錢術

→相當辛苦,靠勞動賺取薪資者

→不勞動就沒有收入

→曠職、請假都要扣薪水

 

●《窮爸爸富爸爸》作者認為

→要讓收入大於支出

→才有機會跳出老鼠圈,重獲財務自由

每個月務必設法存3000元、5000元

※長期累積後,晉級到「錢賺錢」的階段

 

●錢賺錢,自動賺錢的方法

→遵守「收入-存款=支出」

→每個月至少累積3000元、5000元

→選擇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開始「錢賺錢」

 

●不鼓勵用自己的辛苦錢買經驗

→否則失敗了造成陰影

→破壞以後的投資信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投資具有良知的企業

→積極型:台積電

→保守型:台塑四寶

※選擇龍頭股是獲利穩定,固定領取股息,績效比定存好太多

 

●投資自己是最穩當的賺錢方法

→提升本質學能

→培養與訓練自己的做事能力

→在公司建立不可取代的地位

 

●盲點:相信二手傳播,眼中只有明牌

→你的理財訊息從何而來?

→平面報章雜誌為主要

→其次是電視新聞、投資理財電視節目、網路新聞

→來自金融機構專業人員與專業投資機構的比例反而不到一成

※高度依賴口而相傳的投資模式,怎麼能夠得到有價值的資訊

 

●從小額付出開始

寧可小賺也不要大賠

→因為投資不是冒險

→務必要保留活路

 

●投資失敗的原因

→自律不夠強

→決策不夠效率

→忘記失敗經驗

→自信太滿

→選擇不熟悉的標的

※難以逃離人性束縛是投資失敗的主因

 

●計畫性的訓練

→克服恐懼

→控制情緒

 

●正確的投資方式

→利用閒錢

→長期投資在穩健的標的物之中

→利用複利的效果

→定期關心投資報酬率是必要的

※但是不必每天緊盯大盤,短線進出

 

●控制情緒是致富的第一步

→你的投資行為完全受到情緒左右

→明知道做了一定會後悔的事

→你還是忍不住做了

→投資錯誤又患得患失

→一天到晚抱怨不停

 

●學會做一個有耐心的投資人

→絕對是邁向成功致富必修的功課

 

●行情趨勢拋諸腦後

→如果按照分析師與媒體的報導就能賺錢的話

→那麼誰會賠錢呢?

※你沒必要每天盯著大盤,在日線圖的起起伏伏當中急欲抓住下一分鐘的變化而想破腦袋

 

●長期投資方能彰顯價值

→別再迷信炒短線

長期投資是多數人可以掌握住的投資秘訣

※只要你的投資時間越長,出現超額回報的可能就愈大

 

●頻繁地買進賣出

會增加你的投資成本

→也會使你從某一投資標的的技術下跌

→陷入更深的基本面崩潰

 

●投資成功的關鍵:剖析自己

→透過不斷地剖析與檢討

→就能夠降低錯誤的發生機會

 

●沒有明確的目標

→缺乏詳盡的行動準則

→理想也比較難以實現

 

●具體化

→我要買一棟房子

→100坪以上? 還是10幾20坪的小套房

→坐落鬧區的高級公寓?

→郊區的透天厝?

 

●數字化

→車子的價錢從二手車的數萬元到上百萬元都有

→EX:我要在兩年內買一輛40萬元左右的轎車

 

●從未來回推現在

→你必須做到那些工作

→EX:兩年之後我想買40萬的轎車

→一次付清不貸款

→每個月要累積存款達17000元

 

●明確

→理財目標:15年後我要退休

→需要資金:1000萬存款

→準備工作:投資報酬率達8%以上的工具,每個月至少存1萬元

 

●每半年重新檢視

→修正不切實際的目標

不鼓勵每個月檢視

※有些事無法立竿見影,如果檢視頻率太高,會讓自己情緒變得不好

 

●如果連最基本的強迫儲蓄都做不到

→你就根本沒資格談理財

 

●風險

→車禍、疾病

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

※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通貨膨脹

→打算一年後花費5萬買機車

→目前一年通貨膨脹率3%

→到時候你需要5萬1500元(5萬×1.03)

 

●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麼

→並且擬定計畫

※你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最後你就會變成那樣的人

 

●資產配置

→對的資產比例

→放在對的市場

→對的時機投入資金

 

●資產五大類

→股票

→債券

→房地產

→另類投資

→現金

 

●資產配置的關鍵:風險

→年輕人:股票7成、債券3成

→上了年紀:股票3成、債券7成

 

●100-N

→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計算在風險性的投資比例

→EX:35歲,100-35=65,將65%的資產採取較積極的投資組合

 

●投資跟學習英文、數學一樣

→固然有一套心法可以學

→但這些心法已勸誡投資人穩健安全至上

※鮮少有拍胸脯保證穩賺不賠的密技

 

●如果真的能準確預測明天是漲還是跌

→根本不必來當股市分析師

→他自己可以跟銀行融資買股票

→大筆炒作即可

 

●不可因投資犧牲正常的生活開銷

→4321法則

→40%用於各類投資

→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

→20%用於銀行存款

→10%用於購買保險

※最好以相當一個月生活所需費用的3倍至6倍金額,做為失業、事故意外或突發狀況的應急資金

 

●投資市場成功獲利有兩條路

→埋頭苦幹,自己摸索學習,在失敗中累積經驗

→向已經成功的人學習,複製他們已經成功的獲利模式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人不一定要富有,但一定要獨立

 

●十律

1.有主見,三思後再決定

2.要有足夠的資金,以免遭受壓力

3.要有耐心,因為任何事情都不可預期

4.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便必須堅定不移

5.要靈活,並時刻考慮到想法中可能有錯誤

6.如果看到新的局面,應該賣出

7.不時檢查購買的股票清單,並檢查現在還可買進哪些股票

8.只有看到遠大的發展前景,才可買進

9.考慮所有風險,甚至是最不可能出現的風險,要時刻想到有意想不到的因素

10.即使自己是對的,也要保持謙遜

 

●十誡

1.不要跟著建議走

2.不要相信賣主為什麼要賣,或買主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買,不要相信他們比自己知道的多

3.不要想把賠掉的再賺回來

4.不要考慮過去的指數

5.不要躺在有價證券上睡大覺,不要因期望達到更佳的指數,而忘掉它們,不要不做決定

6.不要對任何風吹草動做出反應

7.不要在剛剛賺錢或賠錢時做最後結論

8.不要只想獲利就賣掉股票

9.不要在情緒上受政治好惡的影響

10.獲利時,不要過分自負

 

●彼得林區

→相信價值投資法是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重視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是否有投資價值

→不擔心該公司的短期波動

主張投資人應該以「賠得起的錢」進場長期投資

※真正的贏家是從頭到尾在股市投資,並且投資在具有成長性的企業

 

●華倫巴菲特

→勇敢買進、長期持有

→重點只要冷靜理性、長期投資、多多研究

→主張以一個企業主的立場來評估

→而不是把自己當成賺取價差的投資人

 

●投資大師不見得全部擁有傲人的高等學歷

→好學精神是共同的特徵

→不會自視甚高

→遇到挫折先檢討自己

→但是不會氣餒放棄

 

●勞務報酬

→榜上有名的大富翁,有哪個起初是靠投資股票致富的?

→大多是在本業辛勤工作

→節約許多財富

→才進階利用財務槓桿或各種避險措施

 

●操作波動性收入

→聘請專業人士代操與管理各種金融商品

→大戶、中實戶的主力群,以炒股、炒房地產等風險投資創造可觀營收

 

●創造智慧價值

→獨門技術

→專利

 

●富翁、富婆的人格特質

→強烈的賺錢慾望

→廣結善緣、建立人脈

→不滿現狀、勇於突破

 

●真正的富翁絕對勤儉持家

→毫不浪費

→王永慶經常使用的毛巾,據說使用時間長達20年未更換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節儉卻是維持富有的不二法門

 

●所得替代率

→退休之後的養老金領取水準,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準之間的比率

→EX:今年退休人員領取的每月平均養老金為10000元

→若去年在職場領取的月俸為40000元,則養老金替代率為(10000÷40000)×100%=25%

→上一代的老人家,因為當時利率高,通膨仍低,因此所得替代率能維持在80%~90%

目前勞退新制的水準,到了60歲退休,頂多只能維持30%~40%的所得替代率

※連基本的食衣住行都很難滿足,更遑論醫療等支出了,保障程度遠低於父母的退休生活

 

●購屋成本升高,但薪資成長維持原地不動

→一般上班族需要不吃不喝數十年

→才能籌備完整購買房子的資金

10%的自備款加上每月的房貸利息

→如果更換工作或萬一固定收入中斷,將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

※對只領一份死薪水上班族,要吃飯、要坐車、還要養孩子,生活壓力實在太大

 

●教育費用飆漲,工作機會愈來愈難找

→現在大學的學費,幾乎等於過去的1倍

→公立的幼稚園名額太少,要進去得抽籤,中籤率只有20%

→民營幼稚園,每月開銷起碼超過公立幼稚園的1倍以上

→以前念書的時候哪裡需要補習?

→現在小孩子在學校念書的時間居然跟在補習班唸書的時間一樣

→做父母親的要是沒有準備上百萬,根本無法照顧到一個孩子的需求

※低利助學貸款,很多學生畢業後5、6年,還沒有賺到錢,就要為償還貸款所苦

 

●醫療保障缺乏,但保健費不斷攀升

現在很多人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

→如果沒有適當的商業保險,你連住院的錢可能都付不出來

→各大醫院的健保床根本嚴重不足

→自負額家病床差額,再加上醫療雜費,住院兩三天醫療費可能就要破萬

※如果你沒有做好保險規劃,將來你又窮又病的慘狀,實在令人怵目驚心

 

●第一階段:單身時期

→積蓄的65%投資於長期投資報酬率較穩定的股票、基金

→15%定存

→10%保險

→10%活存,當作生活上緊急支出

 

●第二階段:成家時期

→55%投資在股票或成長型的股票基金

→30%債券和保險

→15%活期存款

 

●第三階段:家庭成長時期

→30%房地產

→35%波動幅度中等的股票或基金

→25%定期存款或債券和保險

→10%活期存款

 

●第四階段:子女完成教育時期

→35%股票或成長型基金

→45%定存或債券

→10%保險

→10%活存

 

●第五階段:家庭成熟期

→20%股票

→65%定期存款、債券及保險

→15%活期存款

 

●第六階段:屆退養老

→60%定期存款

→10%股票

→30%活期存款

 

●三分鐘之內答出來

→你的皮包裡面有多少錢?(鈔票幾張?銅板幾個?)

→你的信用卡是用多少%的循環利息? 繳款日期是每月的幾號?

→你最主要的戶頭內還有多少錢?

→你總共有多少負債? 每個月最低應還款金額是多少?

→每個月房貸的還款日期是?

 

●個人財務報表

→資產:個人所有的資產

→負債:個人需要償還的債務總額

→股本:個人目前持有各類投資工具的原始金額

→淨值:個人目前持有各類投資工具的投資現值

 

●漏洞一:妄想高利

→貪婪是人性的基因之一

→想要以小博大,但通常好康的輪不到你頭上

→血本無歸卻是你不變的下場

 

●漏洞二:不知變通

→過去的生活模式不見得還適用於現在

→父執輩的理財方式多為定存

→在那個存款利率尚高的年代,單單依賴定存就可以安度退休

→但是現今低利率時代,影響所得替代率的因素變多

 

●漏洞三:胡亂投資

→操作任何理財工具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相當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

→可是有的投資者對於工具的基本知識和運行規律一無所知

→看到別人賺錢就心動,結果盲目入市,把幾年來的積蓄都填進無底洞

 

●漏洞四:隨意透支

電視購物、分期付款就是造成我們隨意透支的主要兇手

→為什麼不反向思考

→每天節省同樣的金額,長期累積後,你也能享受的更多

 

●漏洞五:擴張信用

→塑膠貨幣盛行,突顯信用有價的事實

→2005年台灣掀起的卡債風暴

→隨意擴充信用,濫用預借現金或循環利息所造成的嚴重社會問題

→多數人的循環利息在10%~20%之間

→目前台幣定存利不過才2%出頭

→台股一個漲停也只不過7%

※想要獲得7%以上的報酬率有多難,但欠債還款就要背負這麼沉重的負擔

 

●抓出造成債務超出控制的原因

1.生活及消費超過收入:最常見的就是使用多個「分期付款」來預支未來的消費

2.失業:理財專家建議至少要儲蓄3個月的薪水

3.離婚:通常離婚代表支出增加,家庭薪資降低

4.額外的健康或醫療支出

5.額外的家庭支出:車輛故障、熱水器損壞、屋頂漏水

6.不良的理財建議或詐騙行為

 

●計算自己的負債與收入比率:每月需繳欠費用除以總月收入

→設:每月收入4萬元

→每月負債1萬元(包括信用卡結餘、汽油、汽車貸款)

→1萬除以4萬=25%

→所以負債與收入的比率是25%

※若你的非住屋總負債是10%或以下,你的財務狀況非常良好

 

●28/36法則

每月的家居總欠債不應超過總收入的28%

總欠債,包括住屋及其他所有費用,則不應超過月收入的36%

※如果您個人或家庭目前負債比例已經高達40%,就已經超過警戒線

 

●清償債務

→立即開始停止額外的消費,並開始償還債務

→清楚了解並坦承造成負債的原因

→設立可執行的目標

 

●控制消費

→先凍結不必要的開支,減少花費

→放棄購賣昂貴的奢侈品

→減少外出的機會

→外出時只帶夠用的現金

→嘗試帶便當上班

 

●評估個人財務狀況

→了解自己目前的資產與債務狀況

→判斷目前的剩餘負債總額

 

●設定目標

→EX:三年內結清所有未清償款項

→將目標細分一系列小目標

 

●先償還利息最高的借款

→未清償的款項都會隨利息增加而迅速擴大

 

●了解利息及逾期滯納金

→盡可能避免逾期滯納金

→確保個人清償款項不會增加

 

●繳款高於最低應繳金額

→對於信用卡未清償款項特別重要

 

●做好負債管理

→了解生活上有那些負債

→房貸、車貸

→信用卡消費、融資買股票、應急向親友借錢

 

●一定要降低高成本的負債

→EX:信用卡的循環利息、銀行的無擔保信用貸款

→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

※千萬不可過度擴張信用、借貸度日

 

●雙十策略

→保費支出以年收入的1/10為原則

→若超過年收入的1/10,會造成經濟負擔

→EX:平均月薪為3萬元,保額規畫至少360萬

 

●讓孩子生活中,懂得什麼是合理的消費

→選購玩具的時候,只要是新奇有趣或是沒玩過的,他們都想擁有

→小孩子對新玩具的熱情很快就會消退,不是不玩,就是很快就摔壞了

→百貨公司的免費遊戲區或大學校園裡放風箏野餐,不但玩得盡興而且花錢甚少

→社區圖書館不僅有圖書可以借,還設置幼兒遊戲區

 

●是必要性給零用錢

→有些小朋友認為父母給零用錢是天經地義

→所以最好不要孩子一伸手就給零用錢

※孩子若發現要零用錢是很容易的,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個性

 

●改變小朋友的消費觀

→生活中充斥誘惑,容易養成胡亂花錢的壞習慣

→EX:出門都從家裡帶飲用水,不在外面購買飲料

→除非必要,都盡量上菜市場買菜回家做飯

※小孩子的觀念都是看著父母花錢的習慣

 

●過去大家都認為,成功有錢是幸福快樂的原因

→我認為先有幸福快樂的家庭

→比較容易為自己帶來成功和財富

人是要先自覺幸福

→才比較容易成功,賺取財富

※幸福快樂是成功致富的因子,而非結果

 

●幸福、富裕不應僅僅侷限於累積財富而已

→家庭、事業、朋友、健康、金錢

→各方面都要取得平衡,才稱得上「圓滿」

 

●檢視你的消費習慣

→有時候,我們花錢不只是為了食衣住行育樂之類的基本開銷

更多時候,目的在於炫耀、在於凸顯地位

 

●為什麼價值不斐的世界名牌在東方社會賣得特別好

→行銷學家認為,因為東方地窄人稠

購買印有名牌商標的服飾配件,只是希望在別人眼中看到自我身價的提升

※如果在一望無際的沙漠或大草原,誰會管你手上提的是不是上萬元的名牌限量包

 

●貪小便宜浪費更多

衣服單件70,3件200,不如買3件吧

→之後買回去只用到一件

→其他兩件都報廢,不是浪費更多

 

●掏空荷包的拿鐵因子

→非必要的開銷:香菸、口香糖、報紙、瓶裝飲料

→單筆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開銷,足以掏空荷包

 

●大賣場的自營商品:大潤發、家樂福

→掛著大賣場的品牌,委託廠商代製的商品

價格之所以能夠壓那麼低,主因在於省下大筆廣告行銷費用

→自營商品可以壓低到其他商品的6、7成,品質又有保障

 

●在大賣場、百貨公司裡,抱持「逛」的想法

→因為漫無目的,肯定會多花錢

 

你有清楚的目標

→擬定清單再購買,就不會被其他誘惑吸引

→身上不帶多餘的現金

→更不可以攜帶信用卡

 

●不看首輪片,等候電視播

→反正過一段時間,HBO等電視台都會撥放

→省一張至少要250元的電影票錢

 

●門號同一家,傳訊不傳話

→全家人用同一家電信公司的門號

→網內互打,費用節省一半

→若非有急事要聯絡,否則大部分還是習慣發簡訊

 

●便當DIY,不亂買飲料

→外食族每天伙食費200元、300元絕對跑不掉

→節省方式就是買即溶奶粉,一大罐200多元,至少可以沖泡2個月

→把奶粉帶到公司,用公司飲水機沖泡,連水費都省了

→每天自己帶便當,一餐不到40元,平均每個月的伙食費只有6000元

 

●機車很方便,多走兩步路

→將公車、捷運的票錢省下來

→同樣的油錢,機車可以跑更遠

※20分鐘以內的路程,只要時間不趕,寧可以腳程代替車程

 

●隨手關電源,省錢又安全

→沒有拔插頭所浪費的電力(待機電力),約占總耗電量的3-11%

→除了開飲機、電冰箱以外,其他電器要將主電源關掉或將插頭拔掉

 

●網路購物,貨比三家

→不建議在電視購物買東西

→購物專家口沬橫飛,不見得會便宜到哪裡

 

●想要節省,第一步絕對是掌握金錢的流向

方法就是記帳

→建議每天要將花費分門別類記下來

→到了月底總檢討

→皮包裡面只會放一個禮拜的現金,提款卡、信用卡都不用

→沒有多餘的錢在身上,就不會想亂花

※千萬要謹記,貪小便宜,你絕對玩不過會算計的商人

 

●購買汽車,這筆款項歸類在無法累積的「消費財」

折舊與附加費用耗損資本財

→新車每年都會折舊

→各類的稅金(燃料稅、牌照稅)、罰單、停車費用、油錢、車險

→收入有限的上班族,如果沒有必要,千萬不要隨意購置汽車

※如果一定要的話,買部中古車是比較好的選擇

 

●買車,三思而後行

→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嗎?

→買車只是為了虛榮感作祟嗎?

→買車之後,你的安全感會提升嗎?

→你沒有其他支出了嗎?

 

●車子是奢侈品

→你花在車子的額外支出,往往超乎總價格

→將所有總支出平均在你使用車子的日期上

→也許會驚訝發現,居然比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高出十倍

 

●以前一輛進口車索價上百萬

→擁有車子確實等於身價的彰顯

→近來高貴的名車也可以用二手價買到

※如果你只是為了要炫耀,車子的效果恐怕沒那麼明顯

 

●男人,總是把車當作第二生命

→不免擔心會不會遭竊

→車體會不會刮花

→無時無刻擔心愛車的保養狀況

※馬路如虎口,就算你不犯人,怎麼能夠保證其他粗心的駕駛人不會撞上你呢?

 

●人的一生總有很多支出項目

→EX:養老退休、子女教育、醫療保險

→既然等待你的支出那麼多,又何為了一時的方便

→把資金投入完全沒有增值效果的車子

除非你是真正財務自由的有錢人,或者有業務考量

※否則一般的薪水階級,還是勸告你,購買車子三思而後行

 

●交通工具最重要的功能不外乎便利性

→租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都可以滿足

※是否自己擁有車子,似乎沒有那麼急迫的需求

 

●租車:最奢侈的方式

→一個月幾千元的租車費用

→還要押

→汽油、停車、違規罰款、過路過橋費

→一個月少則5、6千,多則1、2萬

※租車頂多用來解決短期用車的需要,唯一好處不用負起養車的責任

 

●搭車:公車、捷運

→和租車、買車比較起來是最省事的

→保養車輛與其他稅金支出,都與自己無關,可以節省很多支出

→缺點是想搭車的時候,等待一段時間是必須的,時間成本得考量進去

※從經濟學的角度,搭車所需要的花費成本最少

 

●購買房子

→面對房子建築折舊、土地增值稅、地契稅、房屋稅等負擔

→就算房地產價格飆漲,對購物自用者而言

→幾乎沒有享受到房地產增值的好處

 

●搶先購屋的優點

→只是在房地產升值的過程中

→你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購屋

※其他的好處,都被建設公司或投資客賺去了

 

●單身貴族,先擁有二手屋

→買在自己工作附近的地方

→一旦結婚後,所買下的房子未必能照顧到另一半工作的方便

→萬一購買房子後,因為工作地點變動等其他因素需要搬家

→房子要出脫的時候可能不會那麼順利

 

●成熟人士:適合面積大一點的房屋

→這個族群手頭上有一定的積蓄

→工作也相對穩定

→也漸漸有組成家庭的需要

※選擇市區當中面積較大的房子,符合往後扶養孩子與孩子上學的需求

 

●政府財政無法負荷沉重的社會福利負擔

→民國82年,65歲以上佔總人口數7%

→民國94年,65歲以上佔總人口數9.62%

→民國107年,65歲以上佔總人口數14%

※台灣老化人口激增,政府每天歲收有限

 

●所得替代率低

→EX:30歲工作者當年月薪3萬,退休金提撥6%,退休金報酬率2%,個人薪資成長率2%

→60歲退休時每月可領的勞工退休金為6012元,約佔所得替代率12%

→加上勞保老年給付,充其量只有30%所得替代率,每月只有9000元的運用所得

 

●國人每月生活費用支出概況

→民國92年

→台北市民平均每月支出費用22188元

→高雄市民16187元

→其他縣市14043元

 

●若以55歲退休,平均餘命到80歲計算

→生活在都會中的退休族群至少需要準備1000萬

→單身貴族務必及早以定期定額的方式

→長期持有投資工具

 

●小心老本虧光光

→子女伸手要錢

→醫療需求

→胡亂投資

→侵權意外

→遭受詐騙

 

●收入-存款=支出

→薪資所得入袋後,先扣除每個月預計存款

→剩下的金額,才是你這個月可以花費的支出

 

●固定支出

→房租、房貸

→人壽保險、汽車保險

→稅金

 

●非固定支出

→衣食

→水電瓦斯

→電話費

→網路費

→交通費

 

●兼差所得

→程式設計

→翻譯寫稿

→寵物照顧

→計程車司機在車上販售商品

 

●資本利得

→操作投資工具賺得的盈餘

→全球型股票基金

 

●不要期望存錢致富

→但要為致富存錢

→先學會遞延消費

→把奢侈品或非必要性的消費延後

 

●零存整付

→由存戶約定期限,至少為一年期

→按月繳存入本金

→其利息按月複利計算

→比活存利息還高

 

●理財初學者

→每月5000元定期定額在6%的投資報酬率基金上

→12年後就可以存到100萬

 

●緊急預備金

→需要3到6個月的薪水作為緊急之用

 

●記帳,掌握現金流量

→分析個人或家庭現金流入與流出的變化

→隨時知悉可動用的資金餘額、投資成效等項目

※理財要先理心,養成良好的記帳習慣

 

●管理現金流量

→消費預算制定和控制

→每月的生活開支分為食、衣、住、行

→看看每個月哪一部分的花費遠高於平均

 

●建立緊急預備金

→以銀行儲蓄存款短期為主

→一般準備準備金額為3個月的固定支出

※保守的可準備6個月

 

●將不同帳戶區分

→生活費用帳戶

→投資帳戶

※清楚掌握資金的來龍去脈

 

●收入項目

→每月現金收入

→獎金收入

→投資收益

 

●支出項目

→日常開銷(食衣住行)

→各項貸款

→重要資產養護(汽機車、房屋整修)

→子女教育費用

→父母贍養費

→信用卡費

→保險

 

●將每月可支配所得按照項目放在信封

→花完了就不准挪用其他資金

 

●集中發票、收據是記帳的首要工作

→平常消費應養成索取發票、收據的習慣

 

●收入來源

→多數上班族收入來源有限

→利息所得或業外收入不多

→若發現太依賴某一項目,請謹慎籌畫風險防禦機制

※避免收入中斷時,無法維繫正常生活

 

●消費支出

→最好統計食衣住行開銷的比重

→定期檢討不經意超額消費了什麼項目

→以便下個月進行修正

 

●財富累積的黃金定律

收入-存款=支出

※唯有嚴謹控制不要超支,才創造盈餘

 

●投資日記:4個20

→每天花20分鐘,閱讀報章雜誌媒體的重點標題

→每天花20分鐘,看看電視財金台的節目

→每天花20分鐘,自我對話,回想你還記得什麼新聞

→每天花20分鐘,寫下約300字的投資日記

→睡覺前,把今日財金大事,分全球、美國、歐洲、亞洲、貨幣市場記錄重點

※幫助你建立一個理財紀錄的習慣,開始關心身邊的財金大事

 

●相關係數

→正相關:代表兩個市場走勢完全相同,A漲B也漲,例如台積電與聯電

→負相關:代表兩個市場走勢愈趨相反,A漲B卻跌,例如黃金與美元

 

●投資法則一:多頭空頭都能賺到錢,小心貪心讓你破財

→一旦達到自己的目標價,盡快落袋為安

→否則妄想獲得超額利潤

→很難保證下次你會不會這麼幸運

 

●投資法則二:精算淨值、看準時機、分批進場

→資金分批進場

不要一次就全部買進

→市價跌破市值就多買一點

→反之就少買一點

※降低平均成本,最終你擁有的會更多

 

●投資法則三:買跌不買漲

→留意那些標的是暫時性下跌

→不要浪費時間在體質不健全的標的

→應該尋找價值被不合理低估的好對象

 

●投資法則四:分散投資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如果只投資單一個股或單一產業

→一旦發生風險,你就可能賠的一塌糊塗

※唯一能夠保持獲利且不會危機老本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資」到數個優質標的上面

 

●投資法則五:持股數量維持,不要超過能力追蹤的範圍

理想的持股數量介於3~5支

 

●投資法則六:買進後繼續研究

→投資人每周都要花上一定時間和精力

→閱讀研究報告、分析產業的重要指標

→定期檢視、研究手上的投資標的

→是否值得繼續持有

 

●投資法則七:投資績優股,永遠都值得

→專業的投資人,大多願意多花一點錢買優質股票

→學學經理人投資市場上知名龍頭股的策略

 

●投資法則八:基本面比消息面更實際

→消息面往往製造利多假象

→要買,就要買進經過基本分析後

→發現價格被低估,但前景很好的公司

 

●投資法則九:握有現金退場觀望,等待出擊時機

→不必隨時把所有的錢投入市場

→股市下跌時,現金可能是非常好的投資

 

●投資法則十:市場修正反而是進場好時機

→週期性的市場修正是健康的

→利用這個機會買進你仔細研究過

→且跌破淨值的優質股票

 

●投資法則十一:賺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虧錢的標的快點賣掉

→理財的世界很殘酷

→表現好的就是表現好

→表現爛的,幾乎很難翻身

※如果手上投資標的的基本面在惡化,馬上認賠賣掉

 

●投資法則十二:保持改變投資方向的彈性

→如果你的研究顯示市場景氣趨緩

→不要猶豫,馬上轉買為賣

→景氣上揚,也要看準目標,積極掃貨

 

●千萬不要期望不合理的投資報酬率

→大多數投資工具的報酬率

→能達10%就已經算很好了

 

●投資之神巴菲特與索羅斯

→在證券市場40多年,贏得百億美元身價

※他們平均每年的收益率是30%

 

●不要再相信沒有事實根據的說法了!

→連世界知名的投資大師都無法達成嚇死人的超高報酬

→可見超過合理範圍的投資報酬率

→恐怕只有會詐騙集團出現

 

●鴻源集團

→民國79年非法吸金

→牽連20萬投資人、資金近千億新台幣

 

●進場出場的準則

→當每個人都想進場時,就是出場的時機

→當每個人都急著出場時,就是進場時機

→最好的出場方式就是在股市高檔,慢慢地、逐步地分批贖回

→在恐慌性拋售下,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可能出現被低估的價格

※當所有人都悲觀時,通常是長期投資者轉為樂觀的時候

 

●投資紀律:找出投資的攻擊和防衛部位

→攻擊部位:衛星資產,投資報酬率較高、風險程度高

→防禦部位:核心資產,保護資本的角色,適合放在保守穩健的標的

 

經濟學人雜誌數據

→目前新興市場佔全球外匯存底已達70%

→能源消耗佔全球的50%以上

→全球有4/5新增加的能源需求來自新興市場

 

●中國、印度已成為新興市場投資焦點

→人民幣已超越港幣

→2006年12月初,港幣兌人民幣1:0.97

→100元港幣只能換到97元人民幣

 

●組合均衡、分散風險

→勿押寶單一市場

→否則短期下跌的風險會讓你睡不著覺

 

●長期投資、不炒波段

→沒有人可精準預測大市走勢

→過分集中短線波動做買賣,反而容易算錯時機

 

●定期定額、平均成本

→資金分批進駐

→有效避免「高買低賣」

 

●侵蝕獲利三大殺手

→通貨膨脹

→稅務

→交易成本

 

●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

→基金進行定期定額投資,最能降低投資成本

→投資時效務必夠長才能看出成果

 

●合法節稅才是賺

→誠實申報

→保存完整相關憑證

→熟悉稅法及相關稅務

→善用投資理財工具以達到節稅

 

●簡化報稅

→整理扣繳憑單

→相關證明:父母親身分證影本、子女的在學證明、房地產權狀影本、殘障手冊

→簡式申報省麻煩

→及早申報、利用金融單位轉帳

 

●夫妻分居致未合併申報

→雙方應於結算註明已分居

→才不會遭到罰款

 

●漏報公教軍警退休人士之優惠存款利息

→該利息所得免扣繳而非免稅

→故仍需申報

 

●列報扶養免稅所得者之子女

→現役軍人、國民中小學值員工子女本身免稅

→其子女不得列為扶養親屬

 

●定存的風險

→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大約3%

→銀行倒閉:每戶頂多賠100萬

→解約扣息:急用需付出解約金

→喪失機會成本:流動性低,無法投資在股票、基金

 

●獲利比定存好的商品

→貨幣型基金:國庫券、商業本票

→儲蓄型保險

→外幣存款:美國、澳洲、紐西蘭利率水準少說在5%以上

→定存概念股:基本條件必須每年的現金股利高於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2倍以上

→高股息基金:所投資的標的便是高配息股

→不動產證券化商品(Reits):小額投資人利用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資金,參與上億元的土地開發案,台灣推出至少

4%以上報酬率

 

●投資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於媒體充斥的新聞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愛因斯坦說: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

※投資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理念,不能人云亦云,最忌諱跟著媒體走

 

●早在2003年10月,高盛證券已發表看好「金磚四國」的報告

→但是台灣一直遲到2006年

→商業週刊及其他媒體才大幅報導

※事隔三年,多頭早已走得差不多,投資人貿然跟進,恐怕面臨追高殺低

 

●想投資,一定要做好功課

→考上醫學系的學生不見得是最聰明的

→第一就是上課專心,不懂的問題馬上提問

→回到家都會複習上課的內容

→還有時間就會預習明天新的進度

→投資也是一樣,最重要的就是學習

※唯有學習,才能讓自己從無知中解放出來

 

●景氣循環

→擴張

→頂峰

→衰退

→谷底

 

●景氣燈號與投資建議

→紅燈:過熱,轉為定存

→黃綠燈:略熱,開始賣不動產或出脫股票

→綠燈:適中,維持現狀

→黃藍燈:略冷,開始買進部分股票

→藍燈:過冷,購置不動產

 

●總體面

→主計處每季公布的經濟成長率GDP

→經建會於每月底發布領先指標、景氣對策燈號

 

●實質面

→外銷訂單與出口值成長率

→出口貿易額及工業生產年增率

 

●資金面

→中央銀行每月公布之M1a、M1b、M2

→利率、匯率

 

●簡易判斷法:跟著利率走

→利率的調整是觀察央行引導景氣循環的重要指標

→景氣過熱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央行會開始往上調升利率

→景氣衰退,央行藉由調低利率刺激經濟

→利率在3%~4%是水平線

→當政府將利率調高超過4%,最好將股票出脫一部分

→當升到5.5%時,表示過熱了,最好轉為保守的投資

※當利率降到1%~2%時,就是可以進場購置房地產與股票的時機

 

●基本面選股,技術面操作

→精挑細選體質佳、前景好的股票

→當前技術分析顯示該檔股票落入低檔,底部型態可以介入的訊號

 

●技術分析:相信歷史會重複

→不在乎基本面的變化

→只在意投資大眾對該支股票的喜好程度

 

●技術分析的指標

→屬於落後指標

→看起來是黃金交叉就會漲,死亡交叉就會跌

※實質上是反過來,起漲了才會黃金交叉,下跌了才會死亡交叉

 

●市場永遠是對的

→不要與市場作對

※不要逆勢而為,要順應市場的方向去操作

 

●基本面評量股價

→本益比

→股價淨值比

→股價營收比

 

●看懂財務報表

→與去年同期或上一季的數據比較

→主要業務收入來源

→淨利潤與毛利

→現金流量

→應收帳款:突然太高或某一季度突然激增,都是財務危機的徵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書摘要
    全站熱搜

    bookworm94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