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職場成功法

2018年01月初版三刷

作者簡介
 
久賀谷亮Akira Kugaya, M.D. / Ph.D.
 
  同時擁有日本與美國的醫師執照,醫學博士。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畢業、美國神經精神醫學學會認證醫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會員。
 
  在日本致力於臨床及精神藥理的研究後,到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尖端腦科學研究,並以臨床醫師的身分,於該大學、亦即美國數一數二的精神醫療領域行醫長達八年之久。此外,還曾擔任長灘精神醫療診所的專任醫師、港灣UCLA的兼任醫師等。
 
  2010年,在洛杉磯開設「TransHope Medical(久賀谷 心的診所)」,並擔任院長,結合最先進的正念認知療法及TMS磁刺激治療等方法來進行診療。在日本及美國,擁有總計超過25年的臨床醫師職歷。
 
  在大腦科學及藥物療法的研究領域連續兩年獲得「Lustman Award」(與耶魯大學精神醫學有關的學術獎)、「NARSAD Young Investigator Grant」(以神經生物學的傑出青年研究人員為對象的獎)。包括合著在內,共有50篇以上的論文作品,另有許多學術會議發表。興趣是鐵人三項。

目錄

前言--具科學正確性的「大腦休息法」
►人們正在摸索「科學化的大腦療癒法」
►就算你「什麼都不做」,腦袋還是會累
►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腦袋休息的
►真正的休息並非「單純的充電」
 
正念時刻--「最佳休息法」的故事
 
Prologue 紐哈芬的隱士
 
Lecture0 尖端腦科學所關注的「大腦休息法」
以最先進的大腦科學來保養心靈
「創建大腦的時代」來了
注意力渙散、憤怒、沒精神……「腦部疲勞」的二三事
世界頂尖企業所引進的「最佳休息法」
 
Lecture1 如何以科學的方式創建出「不會累的心」?
--在腦科學與冥想之間
全世界都在引頸期盼的「大腦療癒技術」
累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
冥想的「科學理論支持」正有所進展
人腦無論如何就是會累--名為DMN的浪費者
不會累的大腦結構要「由自己創造」
提升專注力,擁有自制力
 
Lecture2 「容易疲勞的人」的大腦習慣
--聚焦「當下」,別把目光移開
練習「什麼都不做」--休息的基本姿勢
找出「大腦疲勞的原因」--注意呼吸
腦部的疲勞來自「過去與未來」--心靈的伸展
要改變大腦,「習慣」最重要
可在午飯時間進行的大腦休息法--餐食冥想
 
Lecture3 「自動駕駛」會使大腦精疲力竭
--提升專注力的方法
雜念會悄悄潛入「自動駕駛中的心靈」
多工會降低大腦的專注力
在「專注模式」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事?
脫離自動駕駛的方法--貼標籤與步行冥想
 
Lecture4 淨化腦部的「睡眠」×「冥想」
--溫柔的慈悲心
日本人早就知道「最佳休息法」了!
藥物無法治癒「腦部的疲勞」
一邊睡覺一邊用「清潔劑」洗去大腦的疲勞物質
培養正面情緒的慈悲心3步驟
 
Lecture5 別壓抑杏仁核!
--不累積疲勞的「焦慮消除法」
「額葉」與「杏仁核」的失衡會造成壓力
用「呼吸空間」來舒緩緊張
「腦部結構」改變,對「壓力的感知方式」也會改變
疲勞是一種叫「疲勞感」的腦部現象
防止腦部疲勞的飲食
能讓大腦恢復的5個習慣
 
Lecture6 永別了,心猿意馬
--這樣就能夠消除雜念
每個月要專心「發懶」一次
雜念會帶來疲勞--消除心猿意馬的方法
正念是「第三代」的認知行為療法
為什麼總是會想著「同樣的事情」?
使大腦疲勞的「道德評斷」到底是指什麼?
 
Lecture7 「憤怒與疲勞」之間出人意料的關聯性
--「緊急模式」的大腦科學
別讓腦袋「被杏仁核挾持」了!!
來自腦部的「衝動」,就用RAIN來對付
越是目標導向的人就越要注意「憤怒」的問題
 
Lecture8 復原力的大腦科學
--冥想會創造出「不屈不撓的心靈」冥想能建立出最強團隊
真能創造出「有恢復力的腦」嗎?--復原力
「復原力×腦科學」的結論是正念!?
在困境中依舊保持心靈的平靜--平等心
 
Lecture9從大腦來治療身體
--副交感神經訓練
「競爭」是最令大腦疲勞的事
為什麼要和「疏遠的人」聯絡?
冥想是對「疼痛」有效的腦科學程序
能讓身體恢復活力的「身體掃描」方法
 
Lecture10 腦袋有腦袋的休息方法
--人與組織所需要的「善意」
只靠放鬆無法「讓大腦休息」的理由
幸福有48%是遺傳。所以「感恩」很重要
腦神經行銷學與「友善的貝果」
「最佳休息法」也能療癒組織及社會
 
Epilogue 憐憫的慈悲心
 
結語--從Doing到Being
 
[特別附錄]
美國精神科醫師所推薦──5日簡單休息法
基本觀念
前一天的準備:讓大腦進入休息模式
第一天:讓身體休息的發懶日
第二天:去看看附近沒去過的地方
第三天:確認與他人之間的連結
第四天:解放慾望的狂野日
第五天:為了讓「下次的休息」能更好

 

IMG_20221015_154630

●大部分的人

→都以為「休息=讓身體休息」

※但有些疲勞是無法因此恢復的,那就是所謂的-腦的疲勞

 

●腦袋有腦袋的休息方法

→再怎麼休息

→大腦的疲勞還是會不知不覺中累積

※一旦慢性化持續累積下去,人在各方面會表現越來越差,甚至可能導致所謂的心理疾病

 

●美國的精神醫療正在大幅改變

→藥物治療,在日本還相當普遍

→但是美國則盡量避免

 

●心理諮商領域

→冥想:所謂的第三代行為療法等最新趨勢

→冥想和單純的放鬆有根本性的差異

※目前腦科學已證實冥想能為人腦帶來好的變化

 

●就算你「什麼都不做」,腦袋還是會累

→大腦暗能量(DMN):預設模式網路

→會在大腦未進行有意識時進行基本運作

→特徵1:什麼都不做,發呆時也會運作

→特徵2:佔大腦所消耗能量的60%~80%

※把它想像成汽車的怠速狀態,比較容易理解

 

●DMN佔了大腦能量消耗的60%~80%

→即使是發呆

→只要DMB持續過度運作,腦袋就會越來越累

※除非建立可抑制DMN運作的大腦結構,否則,你將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

 

●所謂的疲勞感本身就是一種腦部現象

→亦即腦部的疲勞會優先於肉體上的疲勞

→將「好累」的感覺帶進你心裡

※學會「大腦休息法」正是提升個人注意力及表現的捷徑

 

●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的

→正念:Mindfuiensee

透過冥想來達成大腦休息法的總稱

※蘋果公司創始人史提夫·賈伯斯為冥想的實踐者,這件事是眾所皆知的

 

●除非真的有用,否則絕不出手的那些菁英們

→為何會開始實踐正念呢?

→因為他們都了解「讓大腦休息」的重要性

※正念就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真正的休息並非「單純的充電」

→因為人腦是會改變的,這叫做「腦的可塑性」

只要持續正念,你就能擁有不易疲勞的大腦

※改變你的大腦,擁有高度的注意力,才是「最高休息法」的真正目的

 

●耶魯大學的精神醫學系

→每年於《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獲得世界排名前五的極高評價

 

●憂鬱症及失眠起因於腦部問題

→利用「磁力」來改變大腦局部活動的所謂rTMS(重複性穿顱磁刺激)療法

 

●公司全面引進正念的安泰

→成功地將員工的壓力降至1/3

→有效的提高效率

→員工的醫療費用大幅降低

→每個人每年的生產力提高3000美元

 

●正念

→緣起於原始佛教

定義:不做任何判斷,主動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經驗上

→一種休息的方法

※讓大腦與心靈休息的一項技術

 

●累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

→身體會累是因為忙碌地工作

腦袋會因為更多不同的理由而疲累

 

●心靈的休息是有錢買不到的

→就算坐著私人飛機去一趟豪華旅遊

→也還是會覺得有什麼部分沒有恢復

※如果內在沒有好好休息,終究不能算是真正的休息

 

●人腦無論如何就是會累

→名為DMN的浪費者

→所謂的DMN,會在腦袋未進行有意識的活動時執行基本運作

→換言之,就是腦的怠速狀態

※腦是一種靜不下來,總是動個不停的器官

 

●冥想能讓大腦休息的原理

1.進行正念冥想

2.掌管DMN的大腦部位活動量降低

3.腦部的能量消耗減少,腦袋得以休息

 

●人腦疲勞的真相

→DMN的能量消耗佔了大腦整體能量消耗的60%~80%

→DMN是腦部最大的能量浪費者

 

●想讓腦袋休息

→必須避免過度使用能量浪費者DMN

※只要學會正念冥想,便能夠抑制

 

●進行冥想便能防止雜念不斷浪費腦部的能量

大腦怠速所浮現的雜念

→正是腦部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念的冥想原理:藉由抑制雜念的方式來讓腦袋休息

 

●憂鬱症的人經常反覆出現「當時要是那麼做就好了」之類的負面思考

→所謂的「反芻思考」

→這種思考也與大腦的疲勞直接相關

※越想不開、越煩惱的人,就越浪費腦部能量

 

●冥想可改變大腦八個部位

→額極:後設意識

→感覺區與島葉:對身體感覺的意識

→海馬迴:記憶

→前扣帶皮層

→眼窩額葉皮質:自我與情緒的調整

→上縱束與腦樑:左右大腦之間的傳輸

 

●正念帶來的效果

→提升專注力

→提高情緒調節力

→改變自我認知

→改善免疫力

 

●基本姿勢

→背要挺直

→腹部要放鬆,不要靠著椅背

→雙手放在大腿上

→雙腿不交疊

→腳掌平貼地面

※不要試圖想做些什麼,而是讓自己處在當下

 

●找出大腦疲勞的原因:注意呼吸

把注意力導向呼吸

→呼吸是有意識的錨

→只要有錨,船就不會漂走

※不管有什麼雜念試圖吹亂你的心,只要記得呼吸就沒問題

 

●正念的定義

→不做任何判斷,主動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經驗

→注意呼吸,就是為了將注意力中在當下

→這叫做正念呼吸法

 

●大腦所有的疲勞與壓力

都來自過去與未來

→惦記著已經結束的事情

→煩惱著之後即將發生的

→總之,就是心不在焉

※這種狀態長期持續下去,心就會越來越疲累

 

●一旦習慣沉迷於未來與過去的事物

→人類就會忘了如何將意識導向當下

→若是想讓腦袋充分休息

必須讓自己體悟並學會處於當下

 

●所謂的正念

→小孩總是積極地注意眼前的事物

→絕不會牽掛著別的事情

→也沒有哪隻狗會一邊吃狗食

→一邊後悔昨天發生的事,或擔心明天

 

●要改變大腦,「習慣」最重要

在要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

→大腦最喜愛安於習慣了

→正念不是短期間的介入

→持續愈久效果愈明顯

※大腦再怎麼具可塑性,還是需要持續的作用才能產生變化

 

●餐食冥想

→把注意力放在吃東西的感覺上

→因為我們的意識在用餐時也常常忘了當下

要將意識導向所有的當下

 

●多工會降低大腦的專注力

→每個人都不專注眼前事物

→總是做著某件事

→卻又同時想著或進行著另一件事

 

●貼標籤方法

→配合呼吸

→從1數到10

→數到10以後,再回到1

→替每一次呼吸逐一貼上「1」、「2」等標籤

※心離開100次,就拉回100次,只要記得輕輕地、慢慢地

 

●步行冥想

走路時,將注意力導向自己手腳的動作

→還有與地面接觸的感覺

→一開始要慢慢地

→走路可是會產生相當複雜的連鎖動作

→你要試著一一仔細地意識到這些

→搭配貼標籤的方法,如「左」、「右」、「提起」、「放下」

※試著為自己的動作貼標籤,就能更專注於當下

 

●動態冥想可應用於日常生活動作

→穿衣服

→刷牙

→開車

其實就是要意識到日常生活的「自動駕駛」

 

●藥物無法治癒「腦部的疲勞」

→一面倒向藥物的精神醫療已經是過去式

 

●良好睡眠守則

→就寢和起床的時間要固定:讓大腦記住生理時鐘的節奏

→避免攝取太多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交感神經一旦亢奮就會睡不著

→先將煩惱一一寫下再上床:煩惱會讓腦袋睡不著

→早上起來要曬太陽:較易形成睡與醒的節奏

→做適度的運動:適當的疲勞有助於睡眠

→避免午睡過長:晚上的睡眠慾望會降低,節奏會亂掉

→不要在床上看電視或手機,大腦會誤以為這不是睡覺的地方

→一旦醒來就要下床:要讓大腦記住床是睡覺的地方

→維持一個屬於自己的就寢模式:大腦最愛習慣

→將寢室建立成一個可放鬆的環境:讓副交感神經佔上風

 

●正念具有改善睡眠的效果

→睡前或半夜醒來

可試著將注意力導向呼吸

→就能使後扣帶皮層的活動量降低

→一旦抑制了預設模式網路(DMN)的活動

→大腦就能夠進行更深層的睡眠

 

●培養正面情緒的慈悲心三步驟

→持續做10分鐘的正念冥想

→在心中想像自己要憐憫的對象,並將注意力放在因此產生的身體感覺

→針對那個人,心中默念:希望你能避開各種危險,平平安安。希望你幸福,平安自在。希望你健康。

 

●正面情緒

→在人際關係、教育、政治、外交、體育運動都有加分效果

→它能夠消除忌妒、憤怒、絕望等負面情緒

→有效改善失眠與壓力

 

●正念體驗三階段

→初期:拼命努力將注意力導向當下

→中期:注意到自己的心思飄走了,而將注意力重新導向當下

→後期:不用特別努力,心思就總是於當下的狀態

 

●額葉與杏仁核的失衡會造成壓力

→一班來說,額葉是由上到下抑制杏仁核

→長期實行正念的人腦發現,兩者是平等地維持平衡關係

 

●用呼吸空間來舒緩緊張

→背挺直、腹部放鬆,意識自然地朝向呼吸,身體最好冥想的準備

→以一句話來描述壓力的成因

→壓力會導致身體緊繃的

→下一步將注意力導向呼吸,數1、2、3的方式替呼吸標籤,呼吸正是把自己喚回至當下的錨

→試著將呼吸擴展至全身

→想像彷彿整個身體都在呼吸

※如果有感覺哪裡緊繃,也可在吐氣時試著將空氣吹入那裏的感覺,感覺它隨著呼吸逐漸軟化、逐漸敞開

 

●疲勞是一種叫「疲勞感」的腦部現象

身體的疲勞,主要治療舞台還是在大腦

→身體的疲勞無法用能量飲料來治癒,必須從腦部著手

※睡眠、運動、飲食等依舊是休息的基礎

 

●防止腦部疲勞的飲食

→吃素、以穀類為主,降低身體的酸性

→每天都攝取的食物:蔬菜、水果、堅果、豆類、全穀類、魚、特級初榨橄欖油、起司、優格

→最好能適度攝取的東西:雞肉、蛋

→應避免攝取的東西:紅肉

 

●要避免的是肥胖

→已知肥胖是憂鬱症的溫床,也是憂鬱症的結果

→必須減少衝動性飲食

 

●對改善疲勞必不可少的,就是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達到不錯的治癒效果

運動頻率最好是每週3~5次

→並能混合有氧和重量訓練

 

●能讓大腦恢復的五個習慣

→保有某種切換開/關的儀式:聽特定的音樂/淋浴等,務必要明確區隔工作與休息模式

→接觸大自然:接觸超越人類格局的非人工的東西

→接觸美的事物:美的感覺,被認為會對大腦的獎勵系統

→培養能讓自己忘情投入的嗜好:專注於喜歡的東西,大腦的獎勵系統便會受到刺激

→回去故鄉看看:成長的地方會讓人平靜

 

●每個月要專心「發懶」一次

→發懶日是由世界知名的正念指導者釋一行所提倡的方法

當天不安排任何行程

→每個人各自進行步行冥想、輕鬆地看書、寫信給家人

 

●雜念會帶來疲勞

→雜念一旦佔據大腦,大腦就容易疲勞

重點在於持續對「想法」採取旁觀者的立場

→人總是容易把「想法」當成是自己本身,而所謂的自己,其實不過是個容器罷了

→我們的心靈是有許多電車會來來去去的月台

→不論有多少種不同的電車進站,月台都是不變的

→心有餘裕的人是不會把自己和想法畫上等號

※任何想法都不過是大腦的過客,並不是定居在腦袋裡

 

●人類是由「想法、情感、行為」這三者所構成

→就是認知療法的基礎

 

●呼吸空間三步驟

→一邊冥想,一邊將造成壓力的原因詞語化,並觀察身體變化

→將注意力導向呼吸,意識到當下

→將意識擴大至全身,把呼吸帶到緊繃的部分

※把造成壓力的原因,化為一個句子的形式,是為了舒緩身體的緊繃

 

●貼標籤

→替認知的扭曲命名

→心靈的月台很亂,有各式各樣的電車(雜念)進站

→一旦知道電車的名字

→變能夠判斷「阿!又是這台」,就能夠冷靜應對

 

●當已經被貼標籤的想法出現時

→捨棄:就一副我受夠了! 將想法趕出腦袋

→想想例外:一旦思考自己設定什麼樣的前提,便會發現不符合該想法的例子

→以智者的角度思考:將偉人的觀點請進你的月台

→不以好壞來判斷:不對該想法做好壞價值判斷,不做道德評斷,這是最基本的

→探索原因:為何該想法會不斷浮現的原因,造成想法反覆出現的原因,其實就是自己心中未被滿足的願望

 

●貼標籤:用一句話來描述想法

→ex:我是不會做家事的廢物

→「不以好壞來判斷」:不會做家事,為何要把它與「廢物」做連結

→「笨手笨腳的,是個廢物」這個想法,是一種「認知的扭曲」

→以智者的角度思考:你所尊敬的偉人,對於「我是不會做家事的廢物」的想法,會有什麼樣的評論?

 

●憤怒,是大腦為了保護自己而啟動的「緊急模式」

→真面目:杏仁核挾持

→杏仁核一旦失控,腎上腺素就會分泌,導致腦部的思考活動被抑制

※憤怒,是一時的情緒,實行正念而變得能控制自己

 

●RAIN:對付憤怒用的正念技巧

→R:認知到怒氣的產生

→A:接受了怒氣這項事實

→I:檢查自己生氣時身體有何變化

→N:不把憤怒和自己畫上等號,保持距離

※呼吸是可避免意識脫離當下的錨

 

●越是目標導向的人,就越要注意「憤怒」的問題

→任務導向/目標導向:拘泥於一定要完成某件事的狀態

過度任務導向、目標導向,就會失去餘裕,於是憤怒就會由此產生

※爬山的時候可以看看周圍的風景,別忽略了腳邊的花花草草

 

●冥想能建立起最強團隊

正念冥想能降低掌管我執的後扣帶皮層的活動量

→一旦抑制了後扣帶皮層的活動

→理論上,「我如何、我怎樣」的自我就比較難探出頭

→一流企業之所以引進冥想的原因就在這

 

●樂觀的態度

→樂觀會使腦部前扣帶皮層的活動產生變化

→不論對什麼事都抱以樂觀、積極的方式思考

→就能建立出抗壓性強、有韌性的心靈這種說法

→在越南被俘虜的士兵透過單人牢房的牆壁,以敲擊密碼來互相加油打氣

→具有易憂鬱症的小孩,只要與人有穩定的連結,發病風險就會降低

※與他人廣泛連結,所謂的社會支持可強化復原力

 

●試著在心中默想你所在意、擔憂的事情

→喚起焦慮後,在心中默念這樣的句子

世界就是如此

要能夠原原本本地接受一切

 

●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提高幸福度而言

→和他人良好且穩定的連結,勝過健康程度等其他因素

 

●正念為連結身體與心靈自律神經帶來正面影響

→經過5天的冥想訓練

→副交感神經活動量會增加

→能讓身體保持冷靜的效果

 

●身體掃描法

→平躺,閉起眼睛,將意識導向身體與床、地板的感覺,以及被重力吸引的感覺

→將注意力往下導向左腳尖、注意腳接觸到鞋子或襪子、腳趾接觸到相鄰腳趾等腳尖的各種感覺

→從腳尖開始掃描

※吸氣時,想像空氣從鼻子流入,經過身體吹往左腳尖。吐氣時,想像左腳尖的空氣,經過身體,從鼻子離開。

 

●幸福有48%是遺傳

→所以「感恩」很重要

→幸福因人而異,它不過是一種想法罷了

※對他人及社會抱持著感恩心情的人,出現了幸福度比較高的結果

 

●每天要做的事

→外出曬太陽

→接觸森林及大海等自然環境

→泡個熱水澡

→做伸展或瑜珈等較緩和的運動

→別碰數位裝置,尤其是上社群網路

 

●進行切換開/關的儀式

→以固定的音樂或香氣為大腦建立制約的條件

→往後就容易進入休息模式

→建議去理髮

 

●把日常生活整理、收拾起來

→將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寫在筆記本上

→放進很少用到的抽屜裡

→再把手機和電腦收起來

 

●將自己的住家改變成非日常的生活空間

→在室內或庭院搭起露營用的簡易帳篷

→意象導引療法:發揮想像力,想像自己就住在森林或小溪畔

 

●第一天:讓身體休息的發懶日

→發懶日:什麼都不做的日子

→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起床後進行10分鐘的正念呼吸法

→白天,做最基本的家事,於煮飯、打掃、洗衣服時納入動態冥想

→晚上,泡個熱水澡(數據顯示,讓全身緩和對憂鬱也有效)

泡澡時,試著數「數字」

→別熬夜,睡眠要充足

→若是睡不著,就直接在床上一邊為呼吸貼標籤,一邊進行正念冥想

※曾有禪師說泡澡時數數字,和打坐或正念是有某些共通之處的

 

●第二天,去看看附近沒去過的地方

→早上,早點起床,沐浴在朝陽下,接觸戶外的空氣,進行動態冥想,對肩頸僵硬也有效

→白天,試著走平常沒走過的路線

→試著在過程中進行動態冥想

※想做瑜珈或伸展,可在YT等搜尋影片跟著做

 

●第三天,確認與他人的連結

→早上,只要做10分鐘的正念呼吸法

→白天,和朋友或家人見面並愉快地用餐是最理想的

→要有意識地實行對他人表示愛及感謝的行動

→給對方感謝卡、送花、做義工

※建議試著與老家的人或以前熟識的人聯絡

 

●第四天,解放慾望的狂野日

→早上,做完10分鐘的正念呼吸後,仔細感受自己的生理慾望(食慾、性慾)及物慾

→根據正向心理學的研究,物質上的滿足只佔人類幸福的一小部分,六個月後便會開始衰減

→白天,滿足自己的慾望,像是血拚購物、盡情享用好吃的食物,事先設定好時間及金額限制

→晚上,實行平等心冥想,保持心靈平靜

※睡前實行「感恩的慈悲心」,試著舉出10現在的自己能夠感謝的事

 

●第五天,為了讓下次的休息能更好

→進行某些儀式

→建議準備一本筆記本,規畫下一次的五天休息計畫

→為了讓「火」能繼續燃燒,「空隙」是絕對必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worm94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