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財 2.投資
2004年4月40刷
●沒有太多的神蹟
→20年的房貸,10年還完
→50歲的換車計畫,40歲達成
→每年跟家人出國一次,再跟先生單獨恩愛出國一次
●15年的採訪經驗,「台灣錢淹腳目」每況愈下
→賣身葬父
→考取學校沒錢唸書(台東縣長濱鄉貧戶之子黃怡上在學測得到高分)
→還不起債,攜妻帶子自殺
※貧富差距16倍,而且越來越大
●天下雜誌2002年調查,進4成6的喊著「台灣人不幸福」
→3成5的受訪者或家人正在失業
→每四人中就有三人難以擺脫「隨時會失業」的恐懼
●財經知識的認知過於侷限
→到現在還是有將近五成的房貸族,寧願揹著高利息的房貸
→也沒有轉換成指數型房貸
※有人房貸還有6%,但是定存利率不到1%,白白讓銀行賺利息
●2003年,大學生投資股市的消息越來越多
→台大證券研究社
→政大證券研究社
●政府長期給予高科技業租稅優惠,享有國家的資源
→許多老闆經營的公司虧錢,都是靠退稅沖回,出現利益
→高桿的老闆,把退稅收入,轉入自己口袋,成為購置豪宅的資金
※相較於中產階級的每一分錢都扣稅,獎勵產業政策如此,所得差距持續擴大,導致惡化
●財政部預計從93年2月起調降土地增值稅
→但自用住宅仍維持10%不變
→一般土地增值稅佔全部增值稅稅金額的86.6%,土地交易件數占稅收81%
→自用住宅稅收金額及件數,只有一成多
→換言之,一般土地增值稅是土增稅之主要收入來源
→事實上,調降一般土增稅,資本利得者之獲利十分驚人
→EX:一筆一億二千萬的個案,適用稅率由60%降為40%,即可省下二千多萬的稅金
※相較之下,適用於自用住宅稅率之社會弱勢族群,卻是稅賦分毫未減,使得貧富差距擴大的另一大原因
●政府對國內財團企業量身訂做的獎勵條款很多
→所得稅、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還有財團穿梭立法院,進行各種「修正」紀錄累累
→在「利委」與財團的扭曲下,成了只要掛上「投資」的正當性,就是財團財源滾滾的保證
※這種保證,也就保證了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很多人在投資上受過傷
→怪天怪地,就是沒怪自己「沒有從教訓中獲得經驗」
→只有讓自己學得更多,更有競爭力
●資產管理
→勿有過去高報酬之期待,一年10%已經足夠
●真正的財富自由
→有錢又有閒
→盡情享受人生
※如果因為追求財富,而必須耗損健康、明爭暗鬥、失去家庭親情,會發現辛苦一輩子還是一場空
●成功與失敗的選擇就差在這裡
→不去想辦法搞懂
→也不去改變
→EX:朋友開畫圖才藝班請會計專科生作帳,看不懂什麼是應收帳款、借支、約當現金等,跟會計溝通後,改為記流水帳(便當多少錢、學費多少錢、水電多少錢),反而掌握公司財務狀況
→多轉幾個彎,把事情想清楚就是了
→EX:知名經紀人的朋友,每一樣投資都賠大錢,因為看不懂財報報表,也不想辦法搞懂,也不去改變
●真正要賺錢,其實要投資
→只要看得懂,投資就會賺錢
→不懂,說了就懂
→不會,學了就會
●景氣好、熱錢多、股市漲,就投資股市
→利率低檔、投資環境不明,就轉進債券
※有了新選擇,別忘了先問風險
●極簡投資術
→股票
→基金
→保險
●知道跟去操作是兩回事
→報導寫得清楚,投資不見得會賺
→「選擇權我不會」
※堅持就是不熟悉的工具就不投資
●收入減去儲蓄,才是支出
→把自己的食衣住行育樂用信封規劃
→哪個信封袋裡的錢用完了,就不能再用
※多留一個空白信封,規定自己每個月存下5000元
●很多人選擇跟會
→其實大家不會在意標金折合利息多少?
→在意的是,每個月能把錢存下來
→很像零存整付的觀念
※道理都一樣,強迫儲蓄
●民間借貸2分利
→借一萬元,一個月的利息是200元
→有的會高到3分利,一個月利息是300元
●保單可以借錢
→貸款上限是保單準備價值金的八到九成
→保單貸款都是以終身壽險、儲蓄險等主約型保單
→通常繳款二至三年就可以借到錢
※附約型的防癌或是意外險,因為沒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無法貸款
●當鋪也是短期週轉的管道
→當鋪利率比循環利息低
→台北市公營當鋪的月息0.7%,一年約8.4%
→高雄地區的公營當鋪年息約13%
→家裡有黃金、鑽石等,可以借到短期的週轉金
●如果現在職場有你想要的工作或職位
→鼓起勇氣為自己爭取吧
→民77年進中時晚報,現任立委陳學聖是帶領的記者
→每天11點時間一到就走,實習期間過了半個月,沒有一件新聞上報,猛然發現被丟在師父的垃圾桶
→有次刻意留到晚上1點,抓住機會卯足勇氣告訴師父,我要跟你跑新聞
→後來不但跑新聞,還教導寫稿,重要的是,還逐一修改
→當時跟召集人林國卿咬耳朵「實習記者寫的,給年輕人一個鼓勵」
→隔天,名字出現在報紙顯著的地位
※如果當初沒有為自己爭取和前輩採訪新聞的經驗,就沒有現在的我
●有了之前時報經驗,變得喜歡主動出擊
→問前輩明天去哪裡,也想去幫忙
→積極主動讓大家印象很好
●留下「本」也為自己留後路
→一定要先拿回本,是一貫的堅持
→先有本,再有底限,也就是風險承受度
●任何投資最好都能自己親身體驗
→唯有如此,不論成敗你都能學到東西
→不成功,至少花錢買經驗
→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
●想管老公的錢,先把自己皮包的錢搞清楚
→無預警的問老公,皮包有多少錢?
→每次,精準度只有10~20元以內的誤差
●想做有錢人,先從記帳開始
→統計家庭一個月或一年的收入與支出
→分成食、衣、住、行、交通、娛樂等其他花費
→結了婚的女性,如果沒有工作在家,最常被老公問「我賺的錢,你都花去哪了?」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不花錢?
●民國82年花了2000元訂下2間房子
→預售屋,四年後才蓋好
→當時的房價在高檔,不到40坪,連車位要價上千萬
→預售屋要付三筆錢:訂金、簽約金、開工金
→當時和老公兩個人的薪水加起來近10萬元
→但是每次貸款都比薪水先到
●省錢
→規定自己戒掉搭小黃的壞習慣
→盡量搭老公或同事的便車
→省下消夜錢,換成杯湯或即溶麥片
→把菜錢委託媽媽處理,知道哪裡有便宜的菜,也和商家的肉販有交情
→娛樂費:近三年沒跟老公看過一場電影,看HBO影集或跟朋友借VCD
→300元以上的餐費更不可能,吃自助餐一定是兩個人吃一盤
→凹老媽帶小孩的保母費日後加倍奉還
●開源
→兼差寫稿
→教小朋友英文
●民國86年預售屋接近完工階段
→大膽的把之前預留的裝潢費用,先來買股票
→採取融資、短線策略
→剛好那一年,電子股開始進入起飛時期
→多年的採訪經驗,不會跟公司打聽名牌
→而是跟投信法人去看工廠
→徹底了解他們是如何來評選一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
●年輕人應該多做業務
→因為做業務最有成就感
→當業務可以累積人脈,而人脈是可以變成錢脈的
→民國87年老公40歲轉業(記者工作轉任投信業),一年的時間內,由協理升上副總經理
※對於一個沒有家庭背景想要短時間嶄露頭角,做業務是不錯的途徑
●民國88年股市走強
→決定先還利息,於是每個月房貸從7萬迅速降至3萬
→沒付貸款的錢去征討股市
→股票在老公任職投信的規定下,88年底所有股票投資告一段落
●當時房貸利率高峰超過8.9%
→決定房貸搬家,找其他銀行協助轉貸
→很誠意的跟銀行討論,總是會有很好的結果
※如果你手中有任何的貸款,又覺得貸款利率過高,馬上跟銀行談談
●銀行都是吃定人
→妹妹的華信銀行(現在為建華銀行)沒有主動地為客戶調降利息
→相信銀行會幫你大忙的都是大笨蛋
※你一定要比銀行聰明,才能替自己找錢路
●房地產省息原則
→爭取最優惠的利率
→先讓本金快速下降,有錢就還本金
→最省利息就是本金平均攤還法
→本息攤還次之
→最後才是只還利息不還本金
※如果不還的本金部分能夠有高報酬率,則不在此限
●轉貸的成本
→違約金的考量,通常是一個月的本息
→銀行開辦費是銀行最容易隱藏的成本,通常銀行不會主動說
→轉貸的開辦費通常約1000~3000元不等
→代償費大約上萬元,通常可以由新貸款的銀行吸收
→徵信及鑑價費約3000~5000元不等
→代書費及相關規費:設定費(每件3500元)、塗銷費(1000元)、地政規費
●買進未上市股票,不到半年,投資下去的錢連零頭都不剩
→寫書關係,認識專門做未上市股票的朋友
→叫買台華,口氣緊迫的說趕快已經170元,以後會到250元
→想都沒想馬上搶了10張
→後來台華股價跌到0.6元
●80萬元的網通基金
→因為網路泡沫化,網通股正在走下坡
→怕賠錢,運用記者的特殊管道向操盤基金經理請教
→接獲的「密令」是加碼攤平
→於是再跟妹妹借80萬
→心裡想,如果6元攤平,8元就能解套
→結果這檔網通股跌到2元
→如果能在6元賣出,當時投資80萬,還有48萬
→結果投入160萬,拿回來只有30多萬
●夫離妹散的經驗
→不再迷信特殊管道
→沒有什麼捨不得賣的股票
→買基金絕不攤平
※情況不對馬上就走人,不再冒無謂的風險,把最慘的情況先設定好
●絕對不跟會
→小時候媽媽被伯母倒會69000元,當時父親公務人員一個月薪水才2000元
→其實,跟會的風險一直很大
→很多人被倒會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或同事倒會
→從繳會錢開始,就要盤算下個月要不要標?
→如果任何一項投資的擔心係數,一個月要擔心30天,很難說服我
→跟會如果只跟一個,賺的利息也有限,不會有錢滾錢的事情
→除非同時跟上好幾個會,也就是常聽到的「以會養會」
→那就需要做流水帳、紀錄標金、時間、每個月總支出多少、每個月結餘多少
→以會養會的原則是以低標金的會,去養高標金的會
→但是高標金就是高風險,你的擔心係數又要提高
※如果你的理財IQ不高,絕對不要跟會,不如把錢拿去定時定額投資基金
●妹妹是跟會高手,以會養會的辦法買了間小套房
→妹妹是公司的財務大將
→大家都是15年以上的老員工
→妹妹不怕倒會:每個會腳的薪水由她支出,誰賴會錢,就由他的薪水扣
※重點就是有最壞的打算,先想好風險,考慮任何可能發生的如果
●會期愈長,會腳人數也愈多
→隱藏的風險就越大
→一般跟會的人數最好是在2、30人為佳
→會期不要超過二年
→會款以每期2萬元內為宜
●標金經常困擾跟會的人
→景氣不錯時,標金約是銀行定存利率的二倍
→景氣不佳時,或是股市慘跌時,標金會急遽攀升
→超過20%以上時,或是許多人參與競標時,便是警訊
→有些出問題的互助會,是其他會員倒會或捲款而逃
●標會過程中,常被忽略是開標
→在會期,最好親自參與開標作業,以免遭作假
→有些人僅聽會首說,此次某人得標、標金多少,其他訊息一概不知
→有經驗的會頭,會要求凡是得標的會腳,必須將後續須繳交的會款以未到期支票先開出來
→以降低活會者的風險
●絕對不把錢放銀行
→剛開始投資股市時,銀行定存利息還有8.1%
→現在只剩下1%不到,放在銀行更沒意義
→寧願把錢放在債券、股票,就是不放銀行
※沒有太多錢,千萬不要把錢放銀行,還要想辦法跟銀行借錢來賺錢
●絕對不做不熟悉的投資
→只要對一項理財投資工具很熟悉,就能賺到錢
→很多人喜歡分散風險,卻忽略了集中資金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真的瞭解這項商品
●很多人拿錢去投資不懂的商品
→買連動債券,買了才發現要鎖七年
→去美國或上海買房地產,因為法令不懂吃大虧
→買一堆靈骨塔,後來發現沒有產權,根本就是空殼子
●很多人有分散風險的概念
→覺得股市、基金、外幣、債券、甚至房地產或是所有想到的投資工具都投資一些
→其實錯了,與其花力氣去了解商品,不如挑自己熟悉的
→就像麻將會胡牌,一張就夠了
※等到我們真正很有錢的時候,才要去做分散風險,學會資產配置
●暢銷書「億萬富翁的賺錢智慧」
→作者雪佛,強烈反對上班族以分期付款購買房子
→想要成為投資者,必須先累積資本
→以分期付款買房子,不但無法累積資本,還會增加支付的負擔
※對於房子的金額超出家庭能正常支付的數目者,就如同是「有房子的窮人」
●一定要了解的百分比
→股票從100元跌到80元,下跌20%
→但是,如果是從80元上漲20%,能不能回本?
→當然不行,需要25%
●因為百分比,才會知道報酬率、獲利率多少?
→兩個人都賺100萬
→一個本錢1000萬,一個本錢100萬,誰的報酬率高?
●採訪經驗中,有錢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是「了尾子」
→有錢人家如果讓下一代過得辛苦一點,通常比較有出息
→孩子辛苦一點,才有出息,有錢人家如此,平凡家庭也要這樣
●有錢才能享受人生
→賺那麼多錢,給誰花阿?
→老公的祖父,高齡93歲過世,一輩子賺很多錢,自己卻沒享受到
→自己的父親,還沒享受子女的奉養,就得癌症過世
→自己的小弟,還沒施展去日本留學的計畫,就被酒駕的混蛋開車撞死了
→追求財富,就是追求生活品質
※如果不吃不喝、壓力大、憂鬱症,又沒享受過人生,可以賺到一億,真不知道你要留給誰?
●股票市場不好時,把錢放在債券型基金
→等股市翻多時,再投資績優股或股票型基金
●想跟銀行借貸
→薪資帳戶是最佳標的
→因為客戶收入來源固定,借錢不怕跑掉
※只要跟原有薪轉戶銀行討價還價,往往可以談到比外面任何一家銀行更優惠的貸款利率
●理財之前
→先存到一年生活費
→生活本:一個月的最低花費,是花費不是消費
→食衣住行加一加多少錢,乘以12個月就是生活本
●先生的保費高一點
→因為是家庭經濟來源
●很多人把保險跟儲蓄已經劃上等號,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雖然利率下降,但是很多投資工具價值已經浮現
→拿去投資股票、基金獲利更好
※傳統型的經紀人總是貪圖較高的傭金做出不恰當的規劃
●保險的觀念:羊毛出在羊身上
→保險公司不會做賠本生意
●依個性選基金
→股票型:攻擊性強
→平衡型:進可攻退可守
→債券型:講求固定收益、保本
●根據歷史經驗
→當時超熱賣的基金,其投資報酬率多令人失望
●債券型與股票型是蹺蹺板
→利率走低、股市不好,債市就會好
→利率走高、資金湧入股市,債市就不好
※債券型基金的風險在於利率
●朋友30萬元起家
→只買龍頭股,現在是好幾千萬的富翁
●先看大環境,經濟好不好
→通常景氣處於低檔、利率在低檔,通常股票比較有機會漲
→反而是利率的高檔、景氣的繁榮期,正是股市行情反轉向下
●十幾年前,記者的素質較差,都是主力的外圍
→過去拿錢寫新聞或是買股票之後寫新聞的事,現今很少見
●股票的價位到了預定的獲利價位
→以前設定15%,資金不多,需要靠高周轉率
→因為股市不好,獲利目標值降為10%,少賺為贏
●股票的價位到了停損價位
→跌了15%就要賣
→否則套牢後就沒有本錢賺錢了
●賣出的指標
→指數或股價在相對高檔
→經濟過熱、利率過高、景氣大好
●融資,就是借錢買股票
→融資買進適合短進短出
●股票操作需要頭重腳輕
→高點買少一些,跌下來再多買一些
※慢慢買、分批賣都是操作的關鍵
●初進場的投資人最好選擇龍頭股
→只要發現本益比低(15倍以下)就可以考慮進場
●股市的低點,都是外資買上來的
→外資開始買的時候,就是股市的低點
→選股都是一線股,最多二線股
●外資的買盤是以全世界做為評估標準
→外資的投資策略,隨便一丟就是上億美金
→看好區域市場後,更是上百億的灑
●股票投資中不可忽略的手續費
→買賣都要付出0.1425%的手續費
→賣出之後還要繳交0.3%證交稅
→所以,一次的進出成本是0.585%
→EX:花10萬元買股票,成本佔了585元
※一年進出次數越少就是賺錢關鍵
●一年進出不要超過4次
→持股不要多過於5檔
●時間點值得注意
→每年的10月~11月,第三季季報出爐,年度獲利達3分之2
→對於全年度的預估值容易判斷
→許多老闆都在年底出現明年景氣的預估
※10~11月,持股到次年度的1月,將是年度的獲利關鍵
●買屋自住,別懷疑就要趁現在
→房貸利率低,相對的購屋貸款就變得輕鬆
→2003年初優惠房貸僅有2.485%
→89年開辦時的5.35%少了2%以上
→85年9%以上的一般房貸差距達6%
●買房子的能力
→房貸利率9%時,月付房貸1.3萬可取得148萬的房貸金額
→房貸利率5.35%時,房貸金額可提高到196萬
→目前優惠房貸2.485%,房貸金額增加為250萬
●小家庭
→買房選在學區附近可以節省接送時間
→購屋地點不要離上班太遠
→或利用便捷的大眾工具將房子買在價格較便宜的郊區
→夫妻上班地點相距太遠,找出兩地的中間點
→或買在其中一人上班的附近,讓一方能有較多的時間照顧到家居生活
→若有自用車,則須考慮停車位及收費狀況
●房屋坪數不宜過小
→要換屋者最好不要買套房
→因為轉手的難度相當的高
●銀行最喜歡的貸款人身分
→醫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不動產價師
→緊鄰捷運站500公尺內
→家庭年收入超過140萬
※比較容易貸到「高額」(最高8成5)與「低利」的貸款
●利率差距為2.1%
→每借貸100萬,年利息支出相差2.1萬
→若借款300萬元,則相差6.3萬,相當於每月相差5250元
●購屋族常犯的錯誤
→小套房不是首購的最佳選擇:老舊的小套房通常是特種營業者的生活空間
→買便宜的老房子:超過20年的老房子,除非地點極佳,否則價位降得快,屋齡高不利於跟銀行申請長期的房貸
→郊區不是最好的選擇:郊區使交通成本增加,時間成本增加
※郊區的房子在景氣不好時,房價會率先下跌,景氣好時,又大幅落後市區甚至衛星都市區的房子,保值性較差
●買房子該如何選擇
→市區的國宅:行情約為一般房子的八成
→市中心的巷弄內,如果大馬路房價是900萬,巷弄內約600萬,使用相同的空間,房價省300萬
→市中心的邊陲地帶
→靠近捷運或是快速道路地區
→一橋之隔的差異
※以上所舉的條件都跟市中心有關,買房就是地段、地段、地段
●購屋前應要求仲介公司提供不動產說明書或自行調閱謄本
→確認購買的地址、範圍與坪數是否相符
→房屋產權是否為公共設施保留地(道路用地、行水區、堤防用地)
→是否有越界建築的情形
→確認房子沒有被限制登記(查封、假扣押、預告登記)
→抵押權設定金額是否過高
→是否有新增的抵押權設定或地上權設定
※為了安全考量,最好簽約前12個小時再調一次謄本以策安全
●逐捷運而居最好
→離市區愈遠,捷運效益愈大
→逐捷運而居應選擇捷運車站周遭而非捷運沿線
→高架路段的捷運線有景觀與噪音問題
→捷運車站半徑內500公尺內是捷運住宅的上好選擇
→捷運站旁的一巷、二巷以後的住宅,鬧中取靜房價較低,更是上上之選
●考量生活機能,「市區站」較佳
→市區因土地成本高,面臨停車位不足問題
→選擇市區站購屋,最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班
→否則停車是一大煩惱(找不到車位)、高額停車費
※選擇市區站購屋,可以考慮賣掉車子,假日以租車滿足全家出遊的需求(試算停車費、油錢、稅費、折舊就可知道划不划算)
●基本上指數型房貸適合「低利率採用」
→也是多數人相對最好的選擇
●不要多借錢
→多利用政策的優惠房貸:首購、公務員購物貸款、勞工住宅貸款
●還錢要有彈性
→一般來說,本息攤還是最常見的,因為本金加上利息一起還
→當有大筆收益進帳(如年終獎金、樂透),就可考慮本金攤還,使本金快速下降,利息自然也省下來
●本金攤還
→借250萬,以2.3%房貸利率
→20年利息要62萬
→向銀行借250萬,最低要還312萬
●本息一起還
→借250萬,以2.3%房貸利率
→20年利息162萬
→向銀行借250萬,最低要還412萬
→在房貸利率5.3%時,借250萬,幾乎要還上1倍的利息
※所以有錢,就要還銀行,本金攤還最有利
●跟銀行維持良好互動關係
→最好把薪資帳戶、信用卡消費、房貸等相關的銀行業務集中在同一家
→如此在房貸上有較好的議價空間
●先別買車
→買車是消耗品,只會折價不會增值
→能把買車的錢來當投資本,是明智選擇
→買車只會拖延投資時間
→維修、油錢、停車費、稅金都只會使成本增加
→車子一年比一年老化,越來越不值錢
→假設車子一部50萬,每年支付牌照稅、燃料稅、油錢、保養、保險,大約5年時間,車價成本變成100萬
→等你5年後想賣車子,大概只值15萬,買一台50萬車子,5年間損失85萬
●作文只要多閱讀多觀察,自然有好文章
→與其把孩子送補習班,不如假日帶他去書店、圖書館看書
●繪畫、音樂、舞蹈、跆拳道、空手道
→建議父母在小班到二年級可以多做嘗試
→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持續培養
→孩子不喜歡,千萬不用勉強
●每月儲蓄1萬元
→股票來說1年賺10%不太困難
→過了30年你就有10896552元,已經是千萬富翁了
●假設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
→60歲退休
→平均年報酬率8%
→EX:25歲開始投資,退休$11,469,000
→EX:35歲開始投資,退休$4,755,000
→EX:45歲開始投資,退休$1,730,000
●個性決定命運
→老生常談,卻不能不信
●高竿的人少進出股市
→巴菲特投資股市40年,只做對12次的投資決策
→德國的托斯卡蘭尼說:股市有90%的人是膽小鬼,只有10%是堅定者
●不要相信專家
→專家就是專門騙人家
→任何投資都要完完全全了解
→風險在哪裡?
→最大風險係數有多少?
●存款不一定安全
→是一種限額的存保制度
→銀行如果倒閉,存款人只能拿到100萬元的保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