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方法

2010年8月初版

作者簡介

鎌田浩毅

  京都大學人類及環境學研究所教授,也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個性派火山學教授,他的目標就是當個「風趣、有益又瀟灑的教授」。

  1955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地質礦物學系畢業,理學博士。歷任通商產業省地質調查所主任研究官、美國聖海倫火山觀測所高級研究員,因為想與更多人分享火山研究的樂趣,自1997年起任教於京都大學。

  他自許為「科學傳道師」,為了傳達火山知識,以及教導人們在火山爆發時如何保護自己,獨創以「不像大學教授的裝扮」,來吸引人們的目光,例如以紅色皮衣來表示「岩漿的熱和熱情的紅」,藍色服裝則代表「火山的恩澤和湧泉的碧藍」。

  他在京都大學的授課極受歡迎,也經常受邀演講,或上電視、廣播,或在報章雜誌上深入淺出解說科學,分享個人的學習經驗與策略,如NHK「爆笑問題的日本教養.京大特輯」、日本電視台「世界最想上的一堂課」、朝日電視台「近未來×預測電視 Jekyll & Hyde」等節目。

  著有《一生受用的人脈術》《溝通人的技巧》《成功術 時間策略》《輕鬆有成的理系工作術》《了解世界的理科名著》《岩漿的地球科學》《富士山爆發》《地球科學的關鍵》《火山真驚人!》等。

 

目錄

前言 成人的學習以「成功」為目的

第1章 學習,要用對策略!
1學習不能出於應付 / 2「教養」和「知識」都重要 / 3從工作中發現學習的主題
4必須磨練的三種能力 / 5不執著於「喜歡的學習」 / 6「空隙」才有投資的價值
7從玩樂中培養深度的教養 / 8一開始設定的障礙越低越好

第2章 學習的時間,自己創造
1以「截止效果」控制時間 / 2打造能專注學習的環境 / 3堅守自己的黃金時間
4渾然度過午休時間最糟糕 / 5把通勤電車當成英語補習班 / 6記事本也要做「玩樂紀錄」
7週末的行程安排有五個重點 / 8宴飲不超過兩小時 / 9從電視節目偷學專家的智慧
10 睡覺時間一到,就別再拚了

第3章 這樣整理資訊,學習更有效!
1餐桌比書桌更能有效學習 / 2電腦是創造成果的工具 / 3用數位相機做記錄
4用文具「複製.貼上」 / 5 筆記只寫單面 / 6 一旦記下備忘,就不必再重寫
7書架也可以收納書以外的東西 / 8奢侈的使用透明資料夾

第4章 培養閱讀力,打好基礎
1「閱讀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 2房租、水電費之外,最重要的是購書費 / 3書店有意想不到的用途
4逛舊書店也是一種學習 / 5 入門書至少要買三本 / 6 一開始不要選厚的書
7不熟悉的領域,就看童書 / 8讀商業書要先決定「目標」 / 9用單色的原子筆畫重點也行
10結合書本和備忘錄 / 11不必勉強懷疑書本 / 12經典就是因為無聊,才有意義
13報紙只看標題和前五行 / 14雜誌不是看得越多越好

第5章 面對考試,如何突圍?
1通過考試,需要企業思維 / 2用除法安排進度表 / 3從探究出題者的意圖開始
4課本不必從頭背到尾 / 5集中精神的時間,以一小時為限 / 6約會時,寧可提早抵達
7用耳朵來記憶 / 8與低潮和平共處 / 9不要從第一題開始作答

第6章 向別人請教,可加速學習
1別人的光環會影響你的學習意願 / 2不要違逆師父的話 / 3設定學習的範本
4聽演講前,要先預習 / 5試著搖動自己的思考框架 / 6學習要有伴

 

 

●學習不能出於應付

→各位還記得高中或大學時讀過的東西嗎?

→學習的成果應該是永久性的

→例如騎腳踏車,一旦學會之後永遠不會忘記

 

●工作要得到好成果,以下是必備條件

→必須具備工作上的相關知識

→運用自己廣泛的知識來創造成果

→培養個人魅力,吸引別人

 

●必須磨練的三種能力

→內容:具備大量相關知識

→技術:為了讓工作順利進行所需的具體技術或技巧

→邏輯思考:唯有透過實踐才能學到

 

●判斷自己「擅長的領域和「不擅長的領域」

→沒有人一開始就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多半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得到別人的好評,漸漸喜歡上自己所做的工作

 

●一開始就設定時間

→網路搜尋是最消耗時間的惡魔

→15分鐘內還找不到的東西,絕大部分再花1小時也找不到

 

●每年600小時的學習

→平日每天1小時

→週六、日各3小時

 

●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的著作<<成人的學習法>>

→平日以90分鐘為一單位

→每天3小時為限

→週六用來彌補平日學習不夠用的時間

→週日則休息

 

●午餐後小睡

→休息20分鐘

→戴上眼罩

 

●把通勤電車當作英語補習班

→利用MP3聽英文

 

●週末的時間

→玩樂:原則是做和工作不一樣的事情

→健身:跟慢跑比起來,鼓勵多走路

→建立人脈

→學習

→工作衝刺

 

●宴飲不超過2小時

→通常在1小時所得的樂趣就已足夠

 

●從電視節目偷學專家的智慧

→沒有必要看太多電視新聞

→要看新聞的話,看看報紙就夠了

→知識性的節目,邀請各領域的專家

→喜歡的節目要看2次以上

 

●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

→晚上12點一定就寢

→起床時喝一杯水

→每天早上準時起床

 

●電腦是創造成果的工具

→記錄學習成果

→書寫郵件

→部落格

→製作報告

※最少每月或每星期要備份一次,養成工作後立刻備份的習慣

 

●用數位相機做紀錄

→人的記憶力很不可靠

→效率學習的鐵則:別用頭腦,使用工具

→先拍索引,以便整理

→先拍標示或看板、十字路口的路標

→先設定好時間

 

●用文具「複製、貼上」

→做備忘錄基本上是鉛筆

→「擦掉」這個行為,對整理思考有一定的幫助

 

●東西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位置有要用的東西

→平常就要整理好

→沒有找尋文具的時間損失

 

●筆記只記單面

→A4的活頁紙(30孔)

→活動式方便歸檔

→標題顯眼的寫在上方

→同樣的標題,一定標上編號

→寫上時間和日期

→活頁紙的反面在追加資訊有很大幫助

→寫筆記不用整整齊齊

 

●房租、水電費以外,最重要的是購書費

→原則:看到想要的書就買

→書是人生的機會

→人類的窮酸性:借閱圖書館的書,往往不記得看過的內容

→買書是最有效率的手段

→即使不參加補習班,大部分的知識都可以從書中學到

→讀一本書,往往可以回收好幾倍的報酬

 

 

●去圖書館看「平常不看的書」

→圖書館最大的不同就是絕版書、珍本書的寶庫

 

●入門書至少要買3本

→最重要的是不停地閱讀

→一本書和一個人,往往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相遇機會

 

●一開始不要選厚的書

→優先選擇可以快速看完的書

→入門書必須整個看完

 

●暢銷書一定有它暢銷的理由

→優先選擇再版多次的書

 

●不熟悉的領域,就看童書

→童書是入門書的寶庫

→太難懂的書,不看也罷

→從容易理解的書看起是鐵律

 

●一本書只要能夠讓你有所得,那就值得了

→即使只是一行字對你有用,買書就不算浪費

→因為就算只是一句話,都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藉著畫線和寫心得,把書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

→第一次認為重要的用紅色畫線

→稍微重要的用藍色畫線

→覺得有趣的用綠色畫線

※不論什麼感想或發現,寫上就是

 

●報紙只看標題和前五行

→不建議仔細看報紙

→一份報紙的資訊量相當於一本書

→如果有時間從頭到尾精讀一份報紙,還不如看一本書來的有意義

※每天只看1份報紙,而且只花10分鐘

 

●反向推算進度表

→5年後

→3年後→1年後

→1個月的計畫

→1星期的計畫

→今天要做的事

 

●考試的關鍵是理智

→只要能通過,不管是滿分或低空飛過,取得的證照都一樣

→成人的學習不須講求完美主義,太拘泥細節,反而看不見整體

 

●課本不必從頭背到尾

→一開始就想把教科書的內容全部背下來,效率最差

→從考古題著手是王道

→10年份的考古題

→猜出3顆星的考題

 

●集中精神的時間,以1小時為限

→人在一天當中,真正能專注動腦的時間只有1小時

→其他的23小時是為了在1小時存在

→最花腦筋的和最優先想學的部分,就在這1小時進行

 

●45分鐘+15分鐘

→前面45分鐘解答拿手的題目

→15分鐘解答沒有把握的題目

→60分鐘一到,答題動作要停止

※因為學習時間超過1小時,頭腦的專注力就達到界限

 

●15分鐘,發揮專注力

→電視節目每隔15分鐘就會插入廣告

→因為人對故事的專注力只有15分鐘

→不論多麼艱困的事,人最少可以集中15分鐘面對它

※每隔15分鐘變換學習內容,對保持專注力很有效

 

●用耳朵來記憶

→大聲讀出課本內容

→聽著自己讀出的聲音同時用耳朵記憶,是生理學最有效的記憶法

 

●拿起筆來寫

→反覆多寫幾遍

→手和腦有密切的關係

→活動手部可以刺激大腦的記憶

→常彈鋼筋的人不易得老人癡呆

→為了能隨時提筆寫字,工作桌永遠備有紙筆

 

●不要從第一題開始作答

→從會的題目開始

 

● 向別人請教,可加速學習

→能當面請教,才有意義

 

 

●預習和複習都很重要

→每一節課都要預習、複習各一小時

 

●製造一對一的機會

→信件寫出對方的全名

→明信片比電子郵件好,寫信又比明信片好

※不可以要求回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書摘要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okworm9487 的頭像
    bookworm9487

    bookworm9487的部落格

    bookworm94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