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習慣 2.學習方法
2011年11月初版7刷
作者簡介
清水章弘
1987年出生於千葉縣船橋市,目前就讀於東京大學教育學系。株式會社PLUST執行董事,私立中學教育工作人員。清水於國中二年級開始關注教育問題,隨著採訪文部科學省(相當於台灣教育部)以及無數名人的經驗累積下,以「輕鬆教育第一代」的身分,決心改變日本教育。其國中時期所彙整的論文,便高達十萬字。
清水在就讀海城中學、高校時期,不僅曾體驗如學生會長、足球社、加油團團長、文化祭執行委員等不同校園經驗,並應屆考取東京大學。在大學隸屬體育學會的曲棍球社,每週有五天必須參與社團練習,卻始終能夠兼顧工作與學業。
清水彙整自身的時間運用以及學習方法,20歲時便一手創立教育相關創投企業「株式會社PLUST」。該公司目前旗下有30名員工,以「學習習慣化」作為指導主軸,針對中小學生進行輔課業導。此外,清水也透過演講活動、部落格,向全國小學、國高中生、大學生和家長宣揚其理念。以年輕創業家之姿廣受外界注目的清水,於2009年榮獲「NEXT ENTREPRENEUR 2009 AWARD」的肯定。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掌控「自己」
●習慣1 能夠征服早晨的人就能征服自我
怎麼樣才能改變自己呢?
試著分析自己的生活規律吧
每天早上早起
在飲食方面多下功夫
順便整理房間
習慣1總整理【附行動紀錄單】
專欄1 不健康儲蓄
●習慣2 緩緩加速
以「1.01倍」的速度前進吧!
反覆提出魔法質問【附重新審視習慣單】
習慣2總整理
專欄2 我們的公司名稱「PLUST」的由來
第二章 掌控「時間」
●習慣3 拋棄遲鈍時鐘
我們的身體另有一個體內時鐘
是不是把「沒空(時間)」當作口頭禪?
「找」時間
「創造」時間
習慣3總整理
專欄3 約定見面時間是十二點十九分!?
●習慣4 培養「倒算能力」
你用的是哪種念書方法?
何謂「倒算能力」?
達成目標所須的「黃金五步驟」(附【黃金五步驟】實踐單)
對於在家幾乎沒在念書的你……
習慣4總整理
專欄4 做得到與做不到的人,兩者間最大的差異為何?
第三章 掌控「記憶」
●習慣5 化身為複習之鬼
念書的「理所當然三階段」
預習是為上課做準備,上課是為複習做準備,而複習是為考試做準備!
預習根據「?的量」而決定
上課是以「聽課方式」決勝負
複習以「時機」決勝負
創造個人化時機
習慣5總整理
專欄5 「不勉強自己」的訣竅
●習慣6 避免「有打算念書,卻什麼都沒念到」的情況
什麼是「念書」?
「知道」和「做得到」不同!
你現在做的不是念書!而是作業!
避免「有打算念書,卻什麼都沒念到」情況發生的訣竅�把媽媽當作學生
避免「有打算念書,卻什麼都沒念到」情況發生的訣竅�洗澡時成為老師
避免「有打算念書,卻什麼都沒念到」情況發生的訣竅�把「真的嗎?」當作口頭禪
習慣6總整理
專欄6 怎麼樣才能改掉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習慣7 戰勝考試
什麼是考試?
考試就是「(正確性)×(速度)」!
怎麼樣才能消除粗心失誤呢?
如果,做了這麼多還是無法獲得高分呢?
請大家藉由每週小考,練習考試「滿分」
如何在大考中獲得佳績呢?
習慣7總整理
專欄7 考試後仍將面臨的事物
【對談】以自律的學習習慣為目標
結語
內容統整單
●重要的三種能力
→自我管理
→時間管理
→記憶管理
●聚焦四種時間
→起床
→就寢
→回家
→學習
●持續記錄一週時間
●每天早起
→確實吃早餐
→匆忙趕時間,邊走邊吃對胃部造成負擔,有礙健康
→早晨起床後立刻念書,對於大腦非常好
●借助太陽
→拉開窗簾入睡
●理想的早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
→念書非常消耗腦力
→大腦的主要能量來自葡萄糖
→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分解後的糖質
→碳水化合物為米、麵包、麵等食品
→香蕉除了葡萄糖、還有果糖、蔗糖、澱粉
※細嚼慢嚥和腦部活化有關
●午餐、晚餐避免吃太油膩
●整理房間
→念書環境會左右注意力
●緩慢加速
→堅持到底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聚沙成塔、滴水穿石
→每天1.011倍成長,一年就會變成38,二年就成為1400
→每天0.99退步, 一年就會變成0.026,二年就成為0.0007
※即便是一點一滴,只要朝不好的方向,情況也會演變不可收持
●將X變成○,將○變成◎,如此一來,一切都會變成◎
→將壞習慣改成好習慣,好習慣變成更好的習慣,如此一來,就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反省就是成長的契機
●找時間
→搭乘電車通勤時間
→步行時間
●時間設定
→平常就像考試,考試有如平常
→念書時,務必計算時間
※設定覺得有些勉強的時間
●約定見面時間是12:19
→時間敏鋭的人
→一分鐘、一分鐘的過生活
●考不上的Y君做法
→念書時不立下目標
→不知道什麼是必要做的
→不設定時間,拖泥帶水念書
→隨機想到亂念一通
●Y君相反做法
→決定目標後再念書
→思考練習內容
→設定時間
→逐一達成事先決定的內容
●黃金五步驟(倒算力)
- 設定目標
- 寫出為達成目標所應該做的事
- 設定優先順序
- 決定時間分配
- 從優先順序高者分配時間,慢慢把書唸完
※從目標以及所剩時間,逐步思索該以怎樣的步調進行
●背100個單字很難
→還剩下多少時間?
→3小時
→180分鐘
→9分鐘背五個
→10分鐘背五個怎麼樣? 簡單多了
※從自己可運用的時間倒算回去
●預習是為了上課做準備
→上課是為了複習作準備
→複習是為了考試做準備
●聽課方式從柔道學起
- 看師傅示範過肩摔
→看老師解題
- 請師傅以你做示範對象
→自己試著回答
- 自己嘗試做看看
→自己從頭開始解題
●上課請模仿老師
→假設老師請假,你可以幫忙上同樣的課程嗎?
→針對任何人的提問,必須重現老師講過的內容
●上課時,至少提出一個問題
→積極參與課程的訣竅在於提問
●在課堂上整理筆記
→不要陷入「整理筆記症候群」
→在課堂上整理出讓我們能複習的筆記
→必須在課堂上思考「哪個部分重要」、「哪個部分會考」
※總之,上課專心聽講,盡可能精通課程內容
●複習,是最重要的步驟
→光憑一次複習,是不可能達到完美境界
→重要的是複習次數
→第一次複習,八成恰恰好
●肌膚的黃金時刻
→晚上22點至02點間就寢
●複習的黃金時刻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遺忘曲線
→複習能讓遺忘曲線幅度變得平緩
※記得,「不能放著一個月不管」
●腦科學複習時機(成年人)
- 一天後複習
- 距上次複習一週後再複習
- 距上次複習二週後再複習
- 距上次複習一個月後再複習
●複習時機(國高中生)
- 當天
- 隔天
- 週六日
- 隔週的六日
- 考試前
- 長假前(暑假)
●什麼是「念書」?
→所謂的念書,就是把「不會的」東西,變成「會的」東西
●「知道」和「做得到」不同
→知道:針對老師的內容,已經不會覺得???的狀態
→做得到:不靠老師的任何提示就能做到
→EX:看老師在黑板解題,如果產生「喔! 原來如此」,就是所謂的知道
→EX:自己能夠順利解題,才是做得到
※考試考的不是我們「知不知道」,而是我們「做不做得到」
(若能意識到知道和做得到的差別,就能名列前五名)
●念書的真正意義,是「重新答題」
→幾乎所有人做的:答題→計分→完工,這並非念書
→所謂的「作業」:把內容分成做得到(O)與做不到(X)
→所謂的「念書」:將X的部分請教老師,最後重新答題,X變成O
※作業和念書的不同
●把媽媽當作學生
→藉由教學,能夠確認本身理解程度
→使用艱澀詞彙會讓對方難以理解
→如果不是真正理解,就無法以簡潔易懂的話語說明
※教媽媽時,盡量不要看筆記及參考書,藉此確認自己還記得多少
●洗澡成為老師
→一邊講解,一邊確認自己的理解程度
→回想今日所學,試教看看
●謹記「真的嗎?」這句話
→在心中和自己對話(self-talk)
→自律甚嚴的人會不斷以「這樣就夠了嗎? 」來逼自己
→真的理解了嗎?
→真的會解題了嗎?
●避免有打算念書,卻什麼也沒念到
→所謂的念書是將「不會的」變成「會的」
→「知道」和「做不到」不同,考試考的是「做不做得到」
→念書以重新答題為主,訓練自己達到「做得到」
→教授家人或朋友,加深理解
→洗澡時回顧一天所學
●考試就是(正確性)X(速度)
→正確解答能力
→在時間內解答的能力
→對東大生來說,「同樣問題練習三次是理所當然的事」
→首先務求正確解答,之後靠多次練習,提升速度
※練習三次可以鍛鍊「正確率」和「速度」
●「練習三次」與「解答三次」的差別
→念書的定義:「做不到」的事變成「做得到」
→單純答題不算是念書
※第一次練習就要把問題解到「自己做得到」,這階段可能解答3次,甚至5次
●不如預期得高分的原因
→「方向與對策」:埋頭苦讀考試不會出,或是不重要的內容
→「完善分配時間」:平常念書要計算時間
→「次數不足」:光「練習三次」並不足夠,棘手的科目甚至要練習4、5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