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試 2.學習方法 3.讀書法
2014年10月初版
作者簡介
陳膺宇
學歷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系法學學士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教育學博士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教育所訪問學者
美國羅德島大學管理學院訪問學者
經歷
國防部國軍人才招募中心副主任
國防部人事次長室軍事教育處少將處長
政治作戰學校少將教育長、副校長
現任
交通大學兼任副教授
習慣領域學會理事長
國防通識教育學會副理事長
專長
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軍事社會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方法、國防教育、創新軍事管理、軍事領導學、軍民跨業領導、孫子兵法與領導管理、批判思考、習慣領域學說
相關著作
《考典》
目錄
楔 子:話說《考典Ι》
前言「考典:一次考上法」所揭纛的三個主義
主義1「備考不先看懂書主義」:準備公職考試者,不宜致力於「先看懂書」----主因是:若求「先看懂書」,考期已經到了!特別是:「光看懂書」,也和考取與否沒多大關連----這是著眼於「讀書報酬率」的考量。
主義2「公職超越鐵飯碗主義」:一位有志於公職的考生,應在「合法」的範圍內,有效地運用一切「備考技巧」,以求在最短時間內考上公職考試----此正預表著:一位有使命感的、優秀的公務員,應在「依法行政」的原則下,主動地運用一切「創新而有效的方法」,以為國家做最大的貢獻、為民眾盡最大的服務----這已超越了「鐵飯碗」的意涵。
主義3「考試領導選人才主義」:一個國家考試的方式,決定國家可以選拔到什麼樣的人才,也引導著眾多公務員「終身學習」的態度與方向----我們應該一起研究並建議政府更加精進考試取才方式,以提升公務員的涵養與技能,及其在未來發展的競爭優勢。
第一章 要遵守的十個原則
原則1「確保優勢原則」:千萬不要普考、高考一起準備!兵分兩路,你絕對都居「劣勢」!
原則2「分進合擊原則」:千萬不要測驗題、申論題同時一起看!一起看,一起亂!
原則3「先馳得點原則」:千萬不要先求「看懂書」,而不馬上動手做申論題筆記!要先做完每科五十到一百大題申論題擬答後,你的心情就「穩若泰山」!
原則4「先求有再求精原則」:千萬不要設想參考所有書本後,或把這題「完全理解」後,再做申論題完美筆記!你最好「先寫再想」、「邊做邊改」,重要在管制時間、達成進度!
原則5「針對要害原則」:千萬不要只求「看懂書」、盲目地找重點「劃底線」!重要的是要畫測驗題的「關係線」與「記憶術」!
原則6「集中精力原則」:千萬不要「不會考的」也劃線、「已經會的」也劃線!要省下精力專注在「會考的而你還不會的,或容易搞錯的」課文上面!
原則7「挑軟柿子吃原則」:千萬不要一直針對「困難的、不會的」死背!要善用「逐次剔除法」的核心策略----打仗先挑「弱的」打,吃柿子先挑「軟柿子」吃,剔除時要把「簡單的」、「快要會的」優先剔除掉!
原則8「先想後看原則」:千萬不要「一直看著書」來背誦;「一直看」反而不利於背誦!要運用「先想後看原則」----「想得起來的」就(才)是「你(會)的」!
原則9「零存整付原則」:千萬不要忘了平常運用「零碎時間」來「默想」!因為這種時間加起來可能比正規時間還多!
原則10「小事累積成功原則」:千萬不要設計(施行)一個不具體、不可行、不管制時間的備考計畫!一個每天都可以達成具體進度的計畫,是信心、喜樂與動力的泉源,是金榜題名的最大保證!
第二章申論題實戰要領
要領1~不「先看懂書」,卻能「抓對題目」、「答好問題」的策略。
要領2~只是「抓題、解題」,卻不會遺漏重要內容的措施。
要領3~坊間已有很多題解的書,卻一定還要花時間做自己所理解的完美筆記。
要領4~坊間題解書的內容,絕對不宜照抄、照背!
要領5~ 申論題一百大題抓題優先順序:先考古題,後題解題,再做「考前猜題」。
要領6~ 要從歷屆考古題中,統計出每一科各章節的出題比例,以形成重點。
要領7~ 要做「考前猜題」,除了猜一年內時事議題外,還要猜命題委員的「最愛」。
要領8~ 「主題蒐整法」:同樣主題的題目要併成一大題,以便有系統地來撰寫筆記。
要領9~ 考試方式測驗題與申論題各半的考科,要將兩者分開來準備;但申論題筆記題數可以減半。
要領10~ 要將各該題目填寫到教科書出現的章節去;若遇到跨章節的大型考題,則要特別註明相關頁數。
要領11~ 「實戰模擬法」:要把申論題「完美筆記」寫在A3的國考格式模擬卷上,以利熟悉作答的行距、篇幅以及臨場感,有效增強實戰經驗。
要領12~ 一般申論題的寫法,不可缺少前言和結論(法科除外);它們有各種不同的寫法。
要領13~ 要寫一題完美的申論題筆記,難就難在「下筆」;故須謹守「先求有再求精原則」,先從「不完美」下手。
要領14~ 「甘氏版面配置法」:需平均分配每一題的篇幅,並依分數比例分配各小題(考點)所佔的行數;必要時先用鉛筆在正式答案卷上定好大標、小標的位置。
要領15~ 「掌握基本盤法」:稱得上「完美申論題」的基本要項是----「格式」正確、「字數」要多、「論述」有見地;前兩項是基本分,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且影響及於全盤性,應優先掌握。
要領16~ 「鶴立雞群法」:要逐步參考多本書來作申論題筆記,並補充其他專業期刊及有用資料,以「突出」論述內容。
要領17~ 做解釋名詞、問答題筆記的要領就是「說清楚就好」,不必加前言和結論。
要領18~ 白天上班、晚上補習者,也可設法做好申論題筆記。
要領19~ 做理論艱深或內容複雜的擬答筆記時,要「化繁為簡」、「用自己的邏輯能講出來」,才好記憶。
要領20~ 寫好一百大題申論題筆記後,平時要善用「零碎時間」持續且多次默想,想得出大標、小標以及小標內的關鍵詞(約兩到五個),才算合格。
要領21~ 進行第二階段「逐次剔除法」時,要運用「先想後看原則」:未「看到答案」就能「想得出來」的,才是「真會的」;才能做到剔除後就不會忘記、不會搞混。
要領22~ 如果該科內容較難、較複雜,應將重要單元內容或完美筆記,再
做出「架構圖」或「心智圖」筆記,才有助於全盤性的理解和記憶。
要領23~法學的申論題寫作與一般申論題不同,要有一個特定的模式。
要領24~ 針對法條的條旨、條號,應運用上自己所熟悉的「記憶術」。
要領25~ 研究所備考法重在申論題的寫作,找到「臥底者」相當有利!
要領26~ 要選一個適當的「讀書會」加入,以利分工合作、創造共贏。
要領27~ 臨考場時的心態很重要,遇到會的題目要快快「COPY」;遇到「不會的」、「活的」題目,要好好「作文」。
第三章 測驗題實戰秘訣
秘訣1~ 每科選擇一本課文內容較豐富、每單元測驗題題目較多且解析清楚的參考書。
秘訣2~先從同類科近三年的五份考古題中,研究出測驗題出題的「題型」。
秘訣3~看課文時,要根據出題題型,從每段課文中做「地毯式抓題」;要一直問自己:「這一題會不會出?」「怎麼出?」等五個問題,而不是光「看懂書」;但也不必另外花時間做筆記。
秘訣4~看課文時,要運用「集中精力原則」,注意不輕易劃線、圈題(只圈出「會考」而「不會的」,或「容易搞錯的」題目);千萬不要「不會考的」、「自己已經會的」也劃線、圈題、勾重點。
秘訣5~ 針對課文中較難、較複雜的內容,要運用自己熟悉的「記憶術」來背誦,而非「死背」。
秘訣6~ 看課文抓題時,一定要規劃(並執行)每一頁使用的時間;若備考時間不充裕,則適當減少每頁的時間,但同時減少每頁抓題的題數(只抓較重要者)。
秘訣7~ 備考第一階段時就應善用「零碎時間」默想;可利用小卡片或錄音機,簡單摘(錄)下課文「圈題」重點,以利隨時隨地默想或複習。
秘訣8~ 考前至少留一個月施行第二階段「逐次剔除法」,要將課文的「圈題」和題庫的測驗題分別剔除三次以上。
秘訣9~進行「逐次剔除法」剔除課文中的「圈題」時,要善用「先想後看原則」,「想對的」才是「真會的」,才能放心地把它剔除掉;「已剔除掉的題目」下一次就不用再看。
秘訣10~ 「四要四不法」:每單元後的測驗題題庫練習,需符合四項「要領」及避免四項「禁忌」,才能有效地把所有題庫的測驗題百分之百地克服掉。
秘訣11~ 最後才做歷屆考古題或模擬考題,以測驗一下自己的實力;如行有餘力,可把已剔除的課文或題庫再做一遍,或另加一本題庫書練習。
第四章作文與公文實戰策略
策略1~ 「多元素材重整寫作法」:中、英作文最有效的備考法是自己依照考古題「題型」先蒐集多元素材(約300句),再「重整」寫成15篇好文章。
策略2~ 「作文申論題化」:作文備考法最簡單的寫作方式是依申論題的格式,即區分前言、本文三段、結論等五段來寫作。
策略3~ 「分段重組寫作法」:臨場寫作文最穩當的方法是運用自己寫成的15篇好文章(計75段),從容不迫地「分段重組」成一篇好作文。
策略4~ 公文備考法應設法記住公文格式及「公文寫作項目聯想」參考事項,並熟練之。
策略5~ 公文備考法應試做不同類型的考古題三題,再參考擬答批改後熟記之。
策略6~ 善用「逐次剔除法」來背單字、記片語、練文法,是贏得英文60分以上的最佳方法。
策略7~ 中翻英,翻得越簡單越好!英翻中,翻得越複雜越好!
第五章 備考計畫實戰要點
要點1~ 有效的「備考計畫」取決於「精確地」計算可用時間與備考材料。
要點2~ 時間充裕者,就要靠「具體、可行」的正規備考計畫,以維持持久的動力。
要點3~ 時間不充裕者,就要靠「彈性、有效」的非正規備考計畫,以引燃爆發力。
要點4~ 全職工作者上榜的秘訣在於:「善用零碎時間」----此項也是金榜題名的最大利基。
要點5~ 要善用「挑軟柿子吃原則」來施行第二階段「逐次剔除法」,才能將你所有準備的材料,百分百地用在考場上。
要點6~ 每天做好心理調適和適度的運動,是備考有效率的先決條件。
要點7~ 考前三個月,得重新調整備考計畫,要運用「小事累積成功原則」,集中全心力、追求高效率,以贏得最後勝利。
附 錄:
一、 「多元素材重整寫作法」312句名言佳句
二、 各相關資源(網站)應用篇
三、 金榜題名者實戰心得篇
●備考不先看懂書主義
→若先看懂書,考期已經到了
→主張:先「抓到題目」以後再「看書」
→先有重點,在從書上找相關的內容理解、熟練才會有效
●測驗題
→你就是把課文完全「看懂」了也不一定考的好
→原因是不知道出題「題型」
※你先知道有什麼「題型」後再「抓題目」、後「看書」來回答問題,對於考試才有效
●申論題
→你光「看懂書」不代表你會寫得好
→「先看書」或「光看書」通常來不及看完
●千萬不要普考、高考一起準備
→兩個都考取,你也只能二擇一
→普考、高考的科目不一樣、出題的方式也不同
→多一科你又要多準備起碼50個小時以上
→你沒有多餘的時間浪費
→備考和打仗是相似的,關鍵在集中火力
※不應該為了那個無效的考試(因為你考取也沒用)而多浪費50個小時以上
●千萬不要測驗題、申論題同時看! 一起看,一起亂
→兩種考試的方式不一樣
→同樣的時間不要分散到兩個目標
●千萬不要先求「看懂書」
→而是先做完每科50~100大題申論題的擬答
→一般人的習慣是「先看書」看得很久,不敢輕易下手做申論題的筆記,這是錯誤的習慣
→如果不馬上動手做申論題就來不及了
●千萬不要設想參考完所有書本或把題目完全理解後,再做申論完美筆記
→先求有再求精原則
→不要把整個書看懂再做申論題
→建議先寫再想、邊做邊改(用活頁紙,修改很容易)
※不動手寫,臨考場的時候就更不知如何下筆
●千萬不要只求看懂書、盲目地畫底線
→你要花時間花關係線
→不要隨便畫線
→畫多了,下次複習會浪費更多時間
●千萬不要不會考的內容也畫線、已經會的也畫線
→集中精力原則
→「不會考的」不要畫線
→「已經會的」也不要畫線
※當你在看書時,要不斷問自己:「這題會不會考」、「會怎麼考」、「考出來我會不會」
●千萬不要一直針對困難的、不會的內容死背
→打仗先挑弱的打
→吃柿子先挑軟的吃
※挑「簡單的」優先剔除,而不是針對困難的的內容背5次、10次...猛背
●千萬不要一直看著書背誦,想得起來才是你的
→如果你很快就「想」得出來,就可以放心剔除
→如果是先看到答案才會,那就不是「真正會」
※你千萬不能一直「盯著看」,要試著「用想的」
●善用零碎時間
→每天盥洗時間
→等車時間
→午休時間
→上下班交通時間
→洗澡時間
→就寢前
※運用「默想法」,想得起來就是你的
●不要一開始就看書
→矯正大家「看完書」(即使看了很多遍)卻無法寫出完整答案的毛病
→脫離「書都還沒看完,考期已到」的夢魘
→從小的習慣就是先看書,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
→只求看懂文字上的意思
→從不思考「題目會怎麼出」
●如何抓題
→考古題是最好的題型
→近五年到十年的考古題
●抓題與答題的方法
- 從題目找答案
- 按照自己理解的文字做筆記
- 太長的刪減、太難的不要
- 沒有題目的段落或頁數不看(不會考的不用看)
- 要在時間限制完成
●申論題而言,「不會考的」內容或頁數遠遠超過「會考的」
→所以才要「先抓題,後看書」
※時間用在刀口上
●做一題完美筆記最少一小時、最多兩小時內要完成
→每天念書10小時
→每科一百大題
→最少需要10天完成(2週內)
→最多20天(3週內)
※比起純看書的報酬率不知高好幾倍
●擒賊先擒王
→優先原則
→先抓「題王」一百大題的完美筆記
→行有餘力再抓「非題王」的一百大題
→時間永遠不夠
●先掌握會考而且考的機率高的題目才是王道
→我們要寫的是常考的題型
→不是鑽牛角尖那些微小機率的考題
●一定要做自己理解的完美筆記
→堅持一定要自己做筆記
→坊間解題書是別人寫的,不容易熟記
→別人寫的文字不是自己的思維理則,離自己的習慣領域很遠,難以背誦
→解題書的篇幅很多、內容複雜,臨考作答很難取捨
※做成自己的筆記來精簡並綜整一下,才容易記憶有效率
●手寫整理可以加深記憶
→觸覺對記憶的優越性大於視覺
※記住,會寫比會讀更重要
●解題書的內容不宜照抄、照背
→不好背,背誦別人的文章很難
→大家寫一樣的答案,會一樣的「低分」
※不要一字不漏地抄書,還是要消化一下再寫,又不是罰寫作業
●從歷屆考古題,統計每科各章節的出題比例
→80:20法則
→看哪一章的出題比例較高,哪個章節比例低
→最後分類、分主題
●把申論題完美筆記寫在A3的國考格式模擬卷
→人是習慣的動物
→不習慣的行距、格式,就會差人家一點點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申論題不可缺少前言和結論
→聰明人把名言放在前言的位置
→甚至是第一句話
●先求有再求精
→千萬不要想把所有書看完、看懂再做筆記
→也不要針對這一題要求完全理解後再做筆記
→因為你也沒時間
→沒先做好完美筆記,上考場時怎麼可能寫出高分的好成績
※一定要先下筆,先求有再求精
●申論題必備之項目
- 前言
- 標號
- 標題
- 分段
- 縮格
- 整齊
- 版面
- 行數
- 英文:需要專有名詞或名家英文
- 不要條列式一行:需有2行以上
- 不要大家寫一樣
- 名言或名家
- 字體
- 不要簡體字
- 結論
- 字數:寫滿40行以上
●一本書主義
→同時參考筆記、講義
※除非你很有慧根,具有統整能力,否則不要同時看3、4本書
●卡片筆記
→適用白天上班,晚上補習的人
→買大張的卡片600張
→正面寫簡單的題目
→背面寫答案
→逐次剔除法剔除卡片
●只有你想得起來的,才是你的
→未看到答案就能想得出來才是「真會的」
※千萬不要一直看著書背誦
●心智圖
→建立架構
→節省時間:使用關鍵字
→關聯性
→有趣:加上更多色彩、圖樣
→有效複習
→心智圖架構符合大腦部段追求完整的天性
●考研究所找到「臥底者」會相當有利
→考研究所一定要找到臥底者
→找到相關研究所的考古題、教科書、期中考、期末考
→臥底者:已考取的學長姊、研究所的助教、老師
→考取東亞所剩下八週時間,花一週的時間去訪問有關的學長
※如果找不到這類資訊,就先不要開始準備考試,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遇到會的題目要快快「COPY」,遇到不會的題目要好好「作文」
→會寫的直接從完美筆記重組COPY,每題只能用20分鐘
→不會的比別人多花一倍時間(40分鐘),審題、鋪陳、寫作
※千萬記住,申論題交白卷是兵家大忌
●測驗題如何選擇參考書
→補習班的參考書比較節省時間
→單元多的優先考慮
→題庫要分散在每一單元後面
→不要選擇:所有題庫放在書的最後面
→題庫多的優先考慮
●要一直問自己五個問題
- 這一段有沒有題目(沒有題目就不要劃任何線)
- 如果有出題的可能性,如何出題?
- 這樣出,我會不會?(會,也不要畫線)
- 如果不會,要如何解決?(分析它,畫上關係線和記憶術)
- 如果會,但容易搞錯,如何才不會搞錯?
※選擇題不需做全套筆記,只需在課本加工
●不輕易畫線
→正確:不隨意畫線,但做記憶術
→錯誤:畫了不必要的線
※「不會考的」或是「會考但已經會的」就不要畫線
●運用零碎時間
→小卡片
→錄音
→隨時隨地默想或複習
●作文
→引用大師名言(EX:蘇格拉底、愛因斯坦)
→引用諺語
→結論:古人賢言(EX孔子)
●高考最少所需時數
→6科專業科目,各做100題,每題1.5小時,計900個小時
→共同科目需50個小時,中文作文20個小時
→第二階段逐次剔除法每科需30個小時,6科計180個小時
→兩階段合計1150個小時
●即使時間不夠,堅毅還是要做申論題的完美筆記
→你覺得花4個禮拜把課文看過三次,比較可得高分?
→還是做一百大題的完美筆記再設法背熟,比較可得高分?
●「次數」比「強度」更有效
→間隔時間重複背誦幾次
→不要一次花很長時間就想背起來
●一定要養成運動習慣
→每天運動最好
→一個禮拜至少兩次到三次
→每天花費半小時、一小時運動
※慢跑時候默想、聽自己錄音的重點
●一天念10小時就好
→三、四、三小時的分配法
→最多念11小時
→不要念到12~14小時
●金榜題名心得(102年研究所榜首及102年高考教育行政)
→一本書主義
→考古題筆記最花時間,但非常重要
→少吃起司、乳酪、奶酪(擾亂神經傳導)
→多吃鮭魚、牛奶(幫助記憶)
→洋甘菊茶(安神助眠)
→考試當天:雞精、香蕉、水、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