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書法
作者:李時炯
2010年12月5刷
簡介:韓國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科醫師及腦科學家之一,目前擔任韓國自然醫學綜合研究院院長,以及「Healience療養中心(Health+Science)」院長。致力於傳遞善用腦科學和精神醫學的成功訊息。二十多年來,電視節目及報章媒體持續不斷報導其卓越的觀察力和獨到的人生觀,並獲得許多夢想擁有幸福生活的人熱烈支持。
畢業於慶北大學醫學院,之後赴美取得耶魯大學神經精神科學博士,歷任亞東州立醫院青少年科主任、慶北三星醫院院長、社會精神健康研究所所長等職,還曾經擔任慶北大學、首爾大學(門診)、成均館大學等校教授。首創世界性精神科醫學用語──「火病」,是精神醫學界的權威人士。作品有《右腦是希望》《活得有膽識》等共五十餘冊。
§前言--------------------
▼沒有任何投資像念書一樣低風險、高獲利
●念書的知性刺激可以活化大腦,生理上維持年輕的狀態
▼什麼是專家?
●別人不會的事,我比別人先做,就算是專家
▼了解腦科學,念書會更得心應手
●並不是埋首苦讀,書就一定念得好
§上了年紀用功,才是真正念書---------------
▼念書是一輩子做的事,它等於生活
●人的一生應該要做,而且最具有價值的事,就是念書
▼現代人非念書不可,因為現在是講究創意的年代
●為了激發創意,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念書
●所謂的創意性的生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腦思考
▼念書是一件最容易的事
●念書和體力勞動的工作相比,的確輕鬆許多
●書念得越多,我們的腦筋越靈活,這是因為海馬迴細胞增生的緣故
●新的腦神經細胞可以防止老化,維持身體的健康和年輕
▼無法學以致用,就不算真的念書
●或許有一天用得到,這不是真正的念書
●我們不應該為了一個不明確的目標念書
▼明確的目標是念書的開始
●想想自己為什麼念書
●自己希望藉由念書得到什麼樣的成果
●具體想像一下最後的結果
▼念書唯一的阻礙就是自我設限
●頭腦與年紀無關,越用會越好
●念越多書,海馬迴神經細胞會增生,記憶力會變得更好
→蘇克醫學研究所發表的內容
§了解腦科學,就能抓住念書的訣竅-----------------
▼決心不過三日
●當你有了不想念書的念頭,卻仍然勉強繼續念時,學習效率會很差
●從腦科學或心理學的角度,念書是不能勉強的
▼想馴服大腦,就要立刻將想法付諸行動
●如果你訂出來的是龐大的念書計畫,邊緣系統的扁桃體就容易感到恐懼害怕
→這次假期要把英文字典全部記住
●最好從小型計畫開始,才能防止邊緣系統發出警報命令
→今天只要記住20個單字就好
●動物的大腦會抗拒不喜歡的事
●應該用不起眼的小事去哄騙大腦
●當你覺得應該念書時,一定要馬上行動
▼多巴胺
●喜歡新鮮的事物
●念書時變換不同的方式
→坐著看
→站著看
→在房間裡邊走邊看
→朗讀
▼血清素
●當血清素分泌不足,勉強念書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會無法配合
●分泌的時間不到30分鐘
●效果持續的時間最多只有約1小時30分
※最好將專心讀書的時間分割為30分鐘
▼促使血清素分泌的方法
●吃東西細嚼慢嚥
→從前的人每天可能咀嚼6000次,現代人只有200次
→美國大聯盟許多選手在緊張時咀嚼口香糖
●直達腹部的深呼吸
→從前的路顛簸,背負行李更重,養成以前的人有深呼吸習慣
→現代人連樓梯都懶得爬,血清素當然沒機會分泌
●捨棄搭車,快樂步行
→從前的人每天平均走24公里路
●用身心去愛
→韓國社會競爭激烈,性生活滿足度是世界最低的國家
●分享群體生活的人情味
→從前同一村子的人就像一家人
→人類有群體生活的需求
→現代社會追求個人主義,強調隱私讓我們變孤立
▼什麼是念書?
●整理筆記只能算是工作,而不是念書
●並不是坐在書桌前,就一定是在念書
▼血清素的效果最長只能維持90分鐘
●再怎麼有趣的電影,只要撥放超過90分鐘,我們的注意力就會開始渙散
●小孩子看的卡通撥放時間短
●勉強集中精神坐在書桌上,只會增加心理的負擔
▼我們的大腦喜歡想像成功的畫面
●光是想像足以讓大腦產生快感
●最重要的是從小事累積成功的經驗,這樣大腦就會了解成功的感動,進而產生下一個目標的力量
▼大腦喜歡時間限制
●人類在產生輕微的緊張時,鬆懈的神經迴路就會開始運作
▼不斷地問「為什麼?」
●不會念書的人,則是沒有發問的習慣
●因為不懂,所以不知從何問起
●念書本來就是一個把不懂的事弄懂的過程
※理解的開始在於問「為什麼?」
▼善於整理筆記
●不會念書的人很少寫筆記
●抄筆記、整理筆記的同時,也等於是在複習
●不管是別人說過的話還是自己的想法,都應該養成抄筆記的習慣
※簡短的筆記,所發揮的力量比想像中還大
▼保持書桌和書架的整潔
§念書效率加倍的潛意識活用法--------------------
▼語言是基本能力
●國文及英文要用語言複習
●數學公式也需要用到語言
●求職面試和客戶溝通都需要用到語言
※語言是思考能力、感覺能力、想像力、表達能力的總集合
▼為什麼學過的東西必須活用
●若不懂輸出,輸入便毫無意義
●常書寫、多發表,有益於後續的理解和輸入
●為了提升英語會話的實力,不管對不對,一定要開口練習
※心裡知道的東西再多也沒用,必須能表達出來才行
▼訂定具體目標的「次目標作戰」
●一名士兵(馬拉松)往雅典的方向跑了42公里的長距離,是什麼力量支持他獨自一人跑了那麼遠的距離
→他有一個具體的目標
●學英文如果毫無目標,很容易在中途放棄
→如果為了準備TOEIC考試,把重點放在背TOEIC考古題常出現的單字就是提高念書效率的要領
※念書要訂出次目標及中程目標,因為當念書的成效明確可見時,頭腦會轉得更快
▲假性懷孕的患者
●渴望有小孩,所以身體出現懷孕的徵兆
※當大腦真心渴望時,身體和行動就會往那個方向前進,最終完成心願
▼成功的圖像不容易想像的原因
●對於自己能否成功感到懷疑
→一旦心中有懷疑,不僅意識上追求成功的努力會受影響,連潛意識也會動搖
●想像時帶有勉強的成分
→切記,大腦只想做喜歡的事
●想像力不足
→光是想像,潛意識也會感到很愉快
●成功的經驗不足
→回想過去曾經有過的小成功
※目標要具體,成功的圖像要明確
§念好書必殺絕技--------------------------
▼工夫
●韓國:焦點放在將知識輸入大腦的階段
●中國:把學到的知識加以整理、取捨
●日本:把累積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的階段
※念書的最後目的終究還是希望學以致用,只會累積知識是毫無意義的
▼注意力集中法
●不要聽自已歡聽的音樂,或是跟歌詞有關的回憶
●涼爽的地方比悶熱好
●書桌只放現在要念的書,其他東西要收拾乾淨
●準備自己喜歡或是貴一點的文具
●準備好之後就用力深呼吸
●書本打開後,訂出今天具體的目標
●太貪心,想念的東西太多,很容易感到疲累,邊緣系統的扁桃體會產生抗拒
●消除疲勞最好的方法就是躺著休息5分鐘
●嚼口香糖可以刺激血清素分泌,活化腦細胞
●在肚子有點餓的狀態念書,更容易提高海馬迴的記憶力
→肚子餓人體會分泌飢餓素,飢餓素可以增加海馬迴的神經聯絡網,達到加強記憶的功能
●念書前不要觀賞激烈的運動比賽或動作片
→會刺激腦部分泌腎上腺素,導致心情無法平靜
→先輕鬆散步10分鐘
▼念書前一分鐘冥想的力量
●正確的姿勢
→不一定要盤腿,保持輕鬆,腰桿打直
●深呼吸
→調整自律神經的唯一方法是調解呼吸
→呼吸是指腹式呼吸或丹田呼吸,把氣深深地吸到腹後先暫停一下,再將氣慢慢吐出
●意念的集中
→屏除雜念
→想法在腦海裡流過後就會自己消失
→努力將腦袋放空
※只要一到兩分鐘的時間,短暫的冥想就能讓念書效率提高好幾倍
(經過腦科學證實的結論)
▼整理思緒與情緒
●只留現在要念的書放在書桌上
●筆記按照不同科目和項目分開準備
●最好與唸書無關的其他東西不要出現在視線內
●讀書時端正做好,因為臥姿會讓大腦聯想到睡覺
●心裡覺得煩悶時,不要一直待在房裡
→出去走走、吹吹風
→做運動
→找朋友吃美食
▼一天48小時的創造時間法
●腦科學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早上提早起床
●早晨的一個小時,相當於有3小時的效果
●每天早起看書,一年可以看150本書,如果都是同一領域的書,看完150本就是專家了
→就算看的是色情書刊,至少也會是個性學專家
●如果取得一項證照要400小時,一年就可以拿到2個證照
→人生將因此而不同
●如果想早點起床,晚上12點之前就必須上床睡覺
●成人的平均睡眠時間是7個半小時
→想成功的人只要6小時就夠了
●上下班可以聽聽語言學習CD,或是收音機有關金融常識等節目
※活用零碎時間學習
▼適度休息
●睡眠至少要有6小時
→晚上10點~11點之間睡覺
→美國的史蒂高爾德在2000年發表<<認知神經科學>>,要熟悉新的知識或技巧,就要在學習的當日睡足6小時
●每天念一點的知識累積效果會比一次念很多還要好
→睡眠中的記憶整理有助於後續的學習
●午睡時間不能太久
→白天小睡15~20分鐘最理想
●想休息時,就先停止念書
→站起來隨意走動
→打開窗戶望著天空
→喝杯熱茶
→做伸展操
▼只念重點的資訊吸收法
●概略粗讀
→先把目次看過一遍
→念書只要看重點就好,不是念得多就好,而是要把書中的重點變成自己的東西
●一邊念,一邊畫重點
→畫得太漂亮反而浪費時間,只要自己看得懂就好
→如果整段很重要,不要每一段都畫,只要四邊加個小框標示
→書不是買來收藏的,尤其要念的書,絕不能保持太乾淨
●與作者對話
→要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去批判
→重新整理後再選擇性輸入精簡後的內容
●一邊念,一邊備註
→把想法抄寫在書裡的空白地方
→不要抄得太整齊,自己看得懂就好
●再念一次
→只念一次,能吸收進去的東西不多
→複習時不需要整本書從頭開始看,以自己認為重要的為主
→就學習效率而言,多念幾次的效果會比仔細精讀一次更好
→多翻幾次書,一直到書本破舊為主
→貴重的寶物要經常擦拭,同樣地書也要一看再看
●只要受到目次吸引,就把書買下來
→總之先買再說,也許那本書只有一行字對自己有幫助
→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比買書還便宜?
→買書的錢千萬不能省
●養成隨手紀錄的習慣
→過去40年隨身攜帶書本和手冊的習慣
→聽演講或與人短暫對話,也有做筆記的習慣
▼讓記憶持久的資訊記憶法
●看書時唸出聲音
→邊看邊唸出聲音可以提升34%的記憶力
●幫助記憶的飲食
→咖啡:活化大腦皮質和海馬迴神經
→嚼口香糖:增加海馬迴的血流量
→鈣質強化牛奶:舒緩緊張的情緒
→豆類及豆腐:卵磷脂是腦細胞的主要成分
→避免吃餅乾,有不少添加物
→避免抽菸
▼以中斷的方式來記憶
●記憶抑制/記憶干擾:原本熟悉的記憶變模糊
→發生此情形要暫時停止念書,讓大腦休息
●記憶干擾容易發生在持續念相同的內容
→科目不同,使用的迴路也不同
→如果要看同一科目,盡量將內容分成幾個部分,分段式的讀
▼先了解整體脈絡
●建立有系統的架構
●記憶樹
→畫樹木先從樹幹開始畫,依序畫出大、小葉子
→記憶是先將大綱熟悉後,再去背細部的內容
▼用三階段複習記憶
●第一次複習:第一天,學習後利用5分鐘複習「眼睛大概掃過」即可
●第二次複習:就寢之前
●第三次複習:一個星期後
※只有複習才是最好的方法,記憶沒有捷徑,不可能看過一次就全部記得
▼靈活應用的資訊活用法
●工作表現良好的人辦公桌只會整齊擺放
→總能迅速立即找到所需要的資訊
●如果在回想時需要花很多時間,或是根本想不起來,那不管再怎麼畫線、背誦,都沒有用
→必須將腦袋的記憶好好整理
●記憶分類
→將重點放在最上位,然後將相關的下位概念結合在一起
→像建立索引一樣,把重點部分當成主題,建立一個架構,再去記誦與這主題相關的部分
●念書的訣竅:不要把心思放在不重要的細節
→過於注重細節,反而會遺漏重點
→先將大綱把握,不要拼命想記下所有的細節內容
●大膽刪除不需長久保留的資訊
→不需要的資訊就應該從記憶中刪除
→如果已經考試及格或取得證照,那些為了考試而念的瑣碎內容就不需要長期保留
→刪除記憶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再記它
→人的大腦有忘記的力量
●複習的次數不夠
→念書以45分鐘為一個單位
→最好在睡前將今天念過的東西全部快速看過一遍
→第二天清晨再念一次
▼找伴一起念書
●教別人或是出題目=幫自己複習
→教人是一件困難的事,必須自己先對內容確實了解
→如果對內容不了解,就無法對別人講解
→用語言表達,大腦中的語言中樞迴路會受到刺激,使我們更容易記憶
→再加上畫圖,手部的移動會同時刺激左腦及右腦
§不景氣更要當個「創才」
●念書! 一定要念書!
→不僅要多念書,還要兼顧廣度和深度
→天才和秀才是天生的,創才是後天的努力
●每個人都有強項智能
→我們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時,心情會特別愉快
→追求快樂是人類的本能
→念自己喜歡的書,或是做自己的工作時,一樣會讓我們感到快樂
●狠下決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創才
→對成功的想像
→很久以前人類的祖先就懂得善用祈禱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從祈禱開始
→祖先們相信心想事成,想像成功的景象
→一定要有強烈的當事者意識
→大腦的本能可以突破困難,它的力量比我們的意志力更強
▼成敗關鍵在於科學性訓練方法
●練習鋼琴舉例
→看樂譜時,視覺受到刺激
→再將資訊傳遞到運動區
→此時視覺區和運動區之間產生連結
→只要持續練習神經迴路會變得更穩固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算不看樂譜也可以直接彈
●越常練習,記憶越穩固
→創意需要記憶,記憶需要背誦
→記憶與智能無關,記憶與練習的次數成正比
※創才需要練習,不斷反覆的練習
§結語:貧乏的腦VS豐富的腦
●從事的工作越專業,要念的書越多,相對地頭腦也會更靈活
→經常用腦的人比較具有競爭力,容易成功,而且可以常保年輕
●貧乏的腦帶來貧窮的生活,所以必須多充實大腦
→生活過的富裕,才能夠照顧別人,人際關係也會比較和諧
※方法就是:即使貧窮,也要念書
留言列表